近日,由民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編制的《“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規劃》明確要求加強婚前指導、婚前保健、婚姻家庭關系調適和離婚輔導,以減少婚姻家庭糾紛。對于當前育兒焦慮以及青少年的叛逆期等問題,這一規劃無異于一劑良藥,加強婚前指導,可有效避免父母與孩子情感依戀程度低而產生的問題。為未婚人群的家庭育兒方法提供指南,引導家長學習并應用到之后對孩子的日常教育之中。
關于強化家庭教育的新聞,一經發出就引起了網友廣泛地討論,評論區叫好聲一片,點贊數頗高。其實家庭教育自古以來就受到重視,孔子就曾提出以家庭倫理為基礎的“仁政”道德體系。中國人的家庭觀念都很重,愛國情結也頗深。一直以來,國家層面非常重視家庭、家教、家風,重視家庭文明的建設,努力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幫助兒童塑造優良的品性,讓其心理健康成長。馬克思十分注重通過游戲對子女進行家庭教育,即使再忙,他也會擠出時間陪伴家人,并幫助他們養成讀書的習慣。不僅如此,他還會鼓勵子女嘗試新的事物,挑戰自己。根據發展心理學,一個人的性格養成主要是在0-12歲時,其中6歲之前是最關鍵的階段,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好的家庭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小孩形成一個好習慣、養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樹立正確的是非觀;而且能有效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培養尊老愛幼、互愛互助的社會風尚。
強化家庭教育是傳統,我們的社會卻為何陷入了家庭教育的困境之中呢?在很大程度上,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普通存在的,這往往會導致很多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玫瑾,曾就青少年犯罪心理進行研究,面對很多父母對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束手無策請求建議時,她坦言“孩子大了,管晚了。”全民雞娃戰,我們看到了中國家長的焦慮,學區房、培訓班、夏令營等都成為了家長培養小孩的路徑,但是只顧學習成績往往會忽略家庭教育以及孩子自身性格的培養。這種極端教育方式的弊端在嬰幼兒時期并不能完全體現出來,因為嬰幼兒的世界里基本只有長輩至親,且信息接收渠道相對單一。然而,在此階段不重視家庭教育就容易滋生許多潛在問題。
家庭教育要想走出困境,那么首先要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我相,這些問題轉而在青春期集中體現,心理防線過于脆弱、自我調節能力不足、動輒打架斗毆甚至就此自甘墮落。事實上,我們總能看到因為作業寫不完自殺、因為考試失利墮落、因為看不慣同學而打架斗毆,甚至因為與父母拌嘴不和而心生殺意等案例,而深挖根源,其中很多事件都跟嬰幼兒時期監護人的教育不力有很大關系。由于父母的溺愛或放縱,直接導致其形成任性、自私的個性,這正是家庭教育不當的惡果。
盡管家庭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但對到底應該怎樣進行家庭教育,人們往往莫衷一是。顯然,改善家庭教育,落在紙上容易,變成行動卻是難上加難。從根源上,強調重視家庭教育,對家長的育兒觀念進行改造是題中應有之義,但這也要經歷一個漫長過程。不管怎樣,家賴成熟者接班,國須棟梁材建設。無論對于國家、家庭,還是個人,我們都應該反思問題所在,拿出切實有效的辦法重視家庭教育。
文/汪慧敏 (江西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