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態度就是一切”這句話都具有著不可撼動的力量。
若干年的咨詢經歷當中,許多家長都表現出了一種苦于不知道如何端正孩子學習態度的狀況。面對孩子讀書有氣無力、寫字不夠端正、不愛閱讀等情況,家長都覺得無從下手。最后只能以孩子學習狀態不夠好作為理由來打發。
但其實想要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并沒有那么困難,下面我就來給各位家長支支招。
絕招就是給孩子定底線
有些家長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爸媽想要孩子早點完成功課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最后卻演變成了希望孩子一整天都做學習有關的事情,以此來約束孩子去持續性地保持學習的規律。
但其實哪有孩子能做到堅持一整天都學習,這不過是家長們黔驢技窮的一種說法,體現出了對孩子不科學的教養觀念。
尤其是現在“雙減”落地,我們更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在相對短的規定時間內去高效率完成既定的任務,超過這個時間,其實就對孩子意味著過重的負荷,是有害無益的。
那么我們就有必要和孩子有一種“底線”默契,按時完成既定的任務,家長也不超量,孩子也不超時,有了這種配合的底線默契,才能把學習這件事真正做好。
小孩子終歸是有求于大人的,雖然一開始可能會對爸爸媽媽提出的底線要求感到畏懼、不愉快,但是說到底,父母都應該心平氣和地去告訴孩子,要先把自己的學習態度擺正了,我們就能有亦親亦友的機會。
要知道,在一個家庭里,每個人都有職責去做好自己的角色。
如果孩子選擇做好自己的分內的工作,就應該知道這種小毛病都是應該改正的,這樣才能激勵我們彼此都做得更好。當孩子慢慢學會珍惜學習,履行職責,他們就能獲得更為長足的進步。
孩子的學習態度根源還來自于家長
有時候,寶貝們之所以有表現不夠優秀的情況,其實也是我們家長默默的給孩子留了后路的。這就導致孩子有時候可以假裝很認真,但是還是有空閑玩玩具,開小差。我們家長沒有保持規律、沒有堅持原則,又怎么去保證孩子的學習態度呢,反而讓孩子對于“玩”有了一定的正當性。
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及時沒收孩子正在浪費時間的對象,給孩子一個明確的信號,告訴他們要正視自己的壞習慣。
家長之所以有時候忍讓,還考慮到了孩子自暴自棄不做了的情況,或者怕孩子第二天不受老師待見,出現更多的麻煩。
但是要知道,此刻的問題此刻不解決,不用鼓勵和開導去幫助孩子及時克服,最終只會導致孩子被越來越消極的狀況纏繞,作業的問題只會更差,決不會更好。
所以在糾正孩子學習問題時,千萬不要抱著“我家的孩子還小呢”這種幻想,一定是及早確立、當下確立才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家長們也完全不必“恨鐵不成鋼”,孩子還是單純的,只要我們清晰地把“態度”問題當作最重要的問題去抓,繼而去解決學習上的其他問題,我們能獲得的成果,就一定是勢如破竹的進展。
孩子在態度轉好之后,我們就可以多夸夸孩子學習狀態上的改善,幫助孩子去繼續堅持學習好習慣,提高學習動力。同時一定要注意避免一些學習的壞習慣。
避免學習中的壞習慣
第一個壞習慣就是孩子學習拖拖拉拉,沒有對學習進度速度上的把握、時間上的考量。
第二個壞習慣就是情緒起伏大,一碰到學習就覺得內心很煩躁,甚至會大哭大鬧發泄情緒。
第三個壞習慣就是愛許空頭支票,嘴上說的總是很好聽,但是給出的承諾最后又總是做不到。
第四個壞習慣是喜歡自暴自棄,尤其是在嘗試學習的過程中,一遇到新難題就打退堂鼓,還沒試就已經放棄了。
第五個壞習慣叫做得過且過,也就是拿到一個完整的任務,沒有上進心去做得更完善,而是湊合交差就可以。
第六個壞習慣是厭煩學習,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厭煩情緒,一碰到學習就覺得自己沒有動力,覺得學習到處都是負面情緒。
第七個壞習慣叫做依賴監督,爸媽在旁邊就會乖乖學習,有時候家長出個門他們就放飛自我,不愿意好好學習。
最后一個壞習慣就是討價還價,一般都是父母過去的獎勵行為,導致孩子習慣了拿學習任務來換取好處,最后要不到好處還會覺得自己很吃虧。
在孩子學習的歷程中,擁有良好與端正的學習態度才是最重要的,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學習不是為了應付老師和家長,而是為了自己以后的前途。只有孩子端正為自己而學的態度,才能夠真正從學習中尋找到樂趣,才能夠對學習充滿信心,才能夠擁有克服困難的動力和勇氣。
針對每一個學習問題,我們作業好習慣的課程里,都已經給到了非常詳細的解釋,并且給家長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應對策略。要知道,擁有一套好方法,你管教孩子、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能力的效率,也是成倍提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