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思想,決定了家庭的價值觀。父母的教育,決定了一個家族的走向。
教育,是一個民族的根基,也是一個家族的根基。
我們發現很多名人,都來自于注重教育的家族,有人調侃說他們的優秀,是因為身上刻著優秀的基因,而實際上,他們之所以優秀,就是因為他們的父輩們都非常重視一件事情——教育。
干毅,“世界1000位偉大科學家”之一,曾被周恩來稱為“文武全才”的科學泰斗。他就是一個非常注重教育的父親,在他的培養下,一家出了11個博士,各個名校,而他的家庭也被人們稱為“最牛學霸家庭”。

干毅,項月眉夫婦
每個家庭各有各的不同特點,但是優秀的家庭,在教育上都是有跡可循的。干毅老先生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非常注重三個方面的教育和培養:

一家走出11個博士

一、孩子距離成功,只差一個有愛心的成人
《解碼青春期》這本書開頁就寫了這樣一句話“每個孩子距離成功,只差一個有愛心的成人。”
當我們查閱完所有學霸家庭的案例后,發現了一個共同點:在他們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陪伴和榜樣一定做得非常到位,無一例外!
干毅的女兒干榮珠教授,在回憶起小時候就提到,她的家里堆滿了書,每到晚上,父親就會帶著孩子們聚在一起讀書,他們經常會看到半夜。

干榮珠教授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作用遠比你想像的還要重要。父母的陪伴,在孩子的成長中,基本可以達到兩個重要的作用:
第一是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在孩子的養育中,關系一定先于教育!親密的親子關系之下,你做的說的剛好是孩子需要的,孩子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滋養,你的教育才能發揮作用。
第二是發揮父母榜樣的作用。美國著名育兒專家蘇珊·施蒂費爾,在《陪伴式成長,和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一書中說道:“我們不是在養育孩子,而是在養育成年人。”
父母的言傳身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以身作則為孩子建立積極的榜樣,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


二、引發內在力量+建立外在好習慣
對于孩子,不管從生活還是學習,強大的內驅力和外在的好習慣都是非常重要的,而這一切的建立要從小開始。
干毅教育孩子學習要有規矩,絕對不能三心二意,他指出,好習慣才能有高效率。如今,女兒干榮珠也用同樣的話來教導學生。

小學的學習,是真正學生生涯的開始,是打造學習根基的階段,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初高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養成的學習習慣會延續到初中高中,甚至一生。
在小學階段,引導孩子愛上學習,對學習產生興趣,讓孩子愛上學習,才能誘發出強大的內驅力,在后面更為繁重的課業學習中,孩子才會不反感,更主動。

學霸和學渣的區別,就在于學霸一定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高效的學習方法,他一定很早就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學習體系,
等到上了初中,別人已經按照自己的好習慣好方法加油沖刺的時候,你還在起跑線找適合自己的跑鞋,只能被狠狠甩在身后。
而小學六年已經養成的壞習慣,用初中的三年去改,也是非常痛苦的,如果從一開始,就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三、德才兼修,以德為本
道德決定一個人“志”的方向,志高德高,孩子未來不可限量,但志高德低,孩子一定會走上錯誤的道路。所以王東華先生曾經提出“真正的天才都是圣徒”,不無道理!
早立志,有助于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目標,并產生強大的內驅力,為之奮斗。
養好德,孩子才能時時規范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高素質,高品行、三觀正的人。
將6個孩子培養為5個博士和1個碩士的蔡笑晚先生就指出“道德教育越早開始越好”。
孩子 6歲之后,進入了兒童期,這是他們理性思維、心理發育,人格特點形成的初期,也是價值三觀的萌芽期, 抓住這個關鍵期,幫助孩子立好志,養好德,孩子的人生路才會越走越寬闊。

教育是環環相扣的,沒有捷徑可言,即不能跨越,也不能圖省事,家長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地領著孩子一步一步走。
孩子成長的早起是學習習慣培養的重要時期,人格形成的關鍵期。這個階段,孩子的一切都沒有成型,家長一定要抓住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建立好正確的三觀,為后面鋪好路。
所以家長對孩子,要提前了解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清醒的認識,對孩子的成長做好完整清晰的規劃,這樣才能更好地走好每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