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后期學習方面的益處會越加凸顯。
但是,由于低年級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會降低,
在保持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就更加隨意。
而語文,作為每個年級學習的重要科目之一,學好它對于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起重要作用。
難道數學、英語就沒有辦法了嗎?
有,只是效果沒有語文明顯。
那么,怎么樣才能學好語文呢?
一、提升孩子對語文的興趣
要讓孩子學習好語文,之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要任務就是提升孩子對語文的興趣。
引用:可是孩子一看到閱讀就那么長的文章就放棄了,看到看圖寫話、看到作文就頭疼,老想睡覺,還怎么提升孩子對語文的興趣?
1、聆聽孩子講故事
每位愿意聆聽孩子講故事的家長,他們的孩子的表述能力都會比同齡人強。
講故事的精彩程度,取決于孩子掌握的詞匯量的多少,
掌握的形容詞越多,講的過程運用到的形容詞也就越多,故事也就越精彩。
這也是為什么有的孩子才上一年級,講故事卻相當精彩的原因。
那么這些詞匯怎么學的到呢?自然來源于語文。
大語文,包括了課內的學科知識,也包括了課外閱讀學習到的知識。
2、不拘泥于語音語調
目前新版本的語文,從一年級到三年級故事非常的多,足夠讓孩子講很久的故事,但要讓孩子愿意講這么多故事,關鍵在于家長是否也愿意,傾聽孩子一遍又一遍的那個表述不全的故事……
注意在孩子講述完故事之后再去糾正,不要在傾聽的過程中去糾正孩子,錯誤的表述,錯誤的讀音,給孩子講解孩子不懂的詞語意思。
不過講解詞匯意思這點比較適合三年級的家長,對于一年級、二年級糾正孩子錯誤的讀音和表述即可,詞匯理解方面可能還有一定難度。
二、引導孩子講課外故事,學課外知識。
當孩子對課外的故事有興趣,樂于閱讀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引導孩子講述課外的故事。
聆聽孩子講課外的故事,并學會做讀書筆記。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點一滴,并不是一蹴而就。
培養孩子的語文興趣,從講故事開始,由課內閱讀到閱讀課外書籍,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當然,通過課外培訓班訓練另說。
正因為語文提升的過程是很緩慢的,需要時間,一天一天積累下來,逐步讓孩子形成這個每天堅持學習的習慣。
前兩天有家長給我留言:如何提高孩子閱讀的質量?
首先,要學會摘抄。
(1)摘抄的詞語必須是自己不認識的;
(2)摘抄的語句必須是運用了一定的修辭手法:
(3)摘抄的段落必須是針對人物心理、外貌、動作等的描寫,或者是對環境的描寫。
其次,要學會寫讀后感。
(1)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旨。
(2)針對文中某個人物進行評價。
最后,學會續寫。
孩子只有讀懂了文章,抓住文章所要表達的意義,才能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二年級下冊的有要求孩子續寫;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12-14也要求孩子續寫和仿寫,
有填空作文,不會寫的可以填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