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歷史上有了戰爭以后,情報都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特別是到了20世紀以后,絕大多數的戰爭都是建立在情報之上,特別是對于那些雙方本就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情報的作用便更能夠體現出來了。
在解放戰場上,兩黨都有各自的情報系統,革命也有著“武裝斗爭”和“隱蔽戰線”的道路,為了配合“武裝斗爭”,情報人員的工作雖鮮為人知,可依舊是重頭戲。
那會沒有現在這么先進的通訊設備,很多重要的信息傳遞,都是建立在電臺的基礎上。

北平情報之戰
在1947年10月上旬,原本一直在南京呆著的蔣介石突然乘坐飛機前往北平,他對外宣稱是要視察軍務,可那會他的臉色非常難看,一點都不像要去給前線部隊加油打氣的樣子。
而他的真實目標,則是保定綏靖公署,這里剛剛爆發了“諜報案”。
時任保定綏靖公署主任的孫連仲更是心驚肉跳,他完全搞不清楚自己的指揮部里有多少對方的諜報人員。

而且他也已經知道,這樣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多,當然了,他更擔心的是,蔣介石來了以后將會怎么樣處置他。
在保定綏靖公署的地下黨員中,黨齡最長的名叫丁行,早在1927年夏天便已經加入了共產黨。
在抗日戰爭爆發后,丁行引起過國民黨軍統的注意,后來為了擺脫軍統,他去了重慶,并在這里找到了地下黨成員,便開始繼續從事地下活動。
后來,丁行通過了池峰城的介紹,來到了湖北國民黨第六戰區司令員孫連仲這邊,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孫連仲覺得這個人挺不錯,就把他留下來當秘書了。

因此,丁行這才跟著孫連仲北上并且留在他的身邊,時間久了,孫連仲對他也非常信任,還把他帶回家里當家庭教師,可是,頻繁的工作調動也讓丁行和組織上暫時失去了聯系。
不過,機會還是有的,只不過需要等。
1946年,經過馬歇爾的斡旋,國共雙方暫時停止了沖突,由于在兩黨簽訂的一份聲明中規定有“軍調部”的存在,日常工作也由三個委員來安排。

當時,中共方面為了揭露國民黨的內戰陰謀,指示葉劍英組織情報工作,并且派來了一批經驗豐富的情報工作人員,其中就包括號稱“情報大王”的李克農。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丁行本身就有著軍法處長的身份,他也很快和葉劍英取得了聯系,葉劍英讓他和情報組的薛子正、徐冰單線聯系,并且時刻注意好安全。
除了丁行之外,還有大量的情報人員活躍在國民黨這邊,他們彼此間可能都不知道身份。
1947春夏之交,晉察冀軍區接連發動了正太戰役、保北戰役和青滄戰役,孫連仲也在戰場上和解放軍作戰,結果一敗再敗,數萬人的兵力都直接被殲滅了。

蔣介石聽到這些消息自然怒不可遏,連連責怪孫連仲指揮不力,面對戰場上的形勢變化,保定綏靖公署轄區內的國民黨軍隊也只好從之前的重點進攻改變為重點防御。
蔣介石甚至命令孫連仲親自上前線去督戰,把之前的敗局扭轉回來。
孫連仲其實心里也明白了,這個時候去前線無疑是送死。
他屬于“個人資本”的部隊基本上都被解放軍給消滅了,現在指揮的部隊也都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孫連仲根本都指揮不動這些人,再加上一直打敗仗,軍中也有很大的情緒。

接下來的日子里,孫連仲一直非常懊惱,有一位名叫鹿鐘麟的老朋友向他提議:實在不行,就和解放軍和談吧,這個仗應該是打不下去了。
而讓孫連仲漸漸產生了這個想法,除了前線的戰局吃緊外,丁行也在發揮著日積月累的影響。
孫連仲這個時候突然開始思考起來,他說:
“奇怪了,解放軍的情報為什么會這么準,我們還沒有動,他們總是先行動起來,而且什么事情都能搶在我們前面,這個仗根本就打不下去。”
老朋友聽了他的話,也一時接不上話茬,他也沒辦法把地下黨找出來。

離開孫連仲處后,鹿鐘麟去了時任保定綏靖公署中將高參兼政治設計委員會主任余心清,提出了想辦法和解放軍聯系,找到一條和平的道路,抓緊時間把局面穩定下來。
余心清也覺得事關重大,必須要找一個絕對靠得住的人和對方接頭。
他考慮了一下先是想到了外事處少將副處長陳融生,此人跟其他國民黨軍官都不太一樣,生活中沒有什么陋習,平日里的習慣就是在家看看書,倒有點像解放軍的干部。

就算他不是,過去他也和軍調部中的中共代表見過面,也算是認識。
想來想去,余心清決定這項任務就派給他去處理了,兩人見面后,余心清也沒有磨嘰,直接開門見山地說:
“孫連仲有意和談,你有沒有辦法給中共方面發個電報過去?”
而陳融生,同樣也是中共情報組的成員。
在1946年的11月,陳融生還根據組織上的安排,前往郊區找某位負責人談話。

當時,他和謝世炎一起前往,在黑暗中,來了一位戴著黑帽的人,此人很快確定了面前兩個人的身份,當即開口:
“我是葉劍英,你們兩位的情況,我已經知道了。”
到了這個時候,兩人都沒有敢相信,在面前的竟然是解放軍的總參謀長。
葉劍英在交代完任務后,還專門向陳融生交代了,有的時候,寧可對工作上有一些影響,也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同志。
所以,當余心清來找陳融生的時候,陳融生的身上是背著有任務的,這件事也來得實在太過于突然,他不了解孫連仲的真實意圖,于是就沒敢貿然行事,也就拒絕了。

可余心清似乎就認準了陳融生,后來接連表達出孫連仲的誠意和具體想法,迫切希望陳融生能找到個機會來和中共方面聯系。
陳融生在這個時候才感覺到,這次可能會冒著風險,不過事情是十分重大的,還是一條好消息,最終,他也決定了把這條電報發出去。
于是,他和余心清共同撰寫了電報:孫事已成,請速派員來平。
這封電報通過了陳融生的聯絡人,很快交到了中共北平秘密電臺處,然后連夜發到了陜北去。
當時負責情報業務的羅青長接到電報后,立即呈交到周總理的手上。

對于孫連仲這邊要和談的事情,周總理的指示是讓孫連仲派人去河北平山縣西柏坡與朱德等人聯系。
可對于情報的來源,周總理卻非常生氣,他對羅青長說:
“孫連仲那邊有我們很重要的情報關系,北平的地下情報組織不該來管這些事情,統戰和情報是要分開的,不然要出大亂子!你發電報批評他們,讓他們以后格外謹慎!”
明明關系到孫連仲的事情是個好消息,可是周總理思考的更加長遠。
然而,對北平的情報組成員來說,事情的發展是極為不幸的,周總理的敏銳,也體現出來。

一條引起蔣介石恐慌的新聞
1947年8月下旬,美、英、蘇、法等國家的領事們在北京飯店接受宴請,而宴請者正是余心清。
在這場宴會上,余心清向大家透露了一條“爆炸新聞”,孫連仲有意和中共斡旋。
美國媒體的速度最快,在宴會還沒有結束的時候,美聯社就發表了相關消息,還登了報。
蔣介石在南京看電訊,突然也看到了美聯社的這條消息,上面寫著:孫連仲和中共商量,北平有可能發生第二次“西安事變”。
這條信息瞬間讓蔣介石大為震怒,他立即叫來了軍統局長鄭介民。

鄭介民看到消息后,還非常不敢相信,他對蔣介石說:“孫連仲應該不可能,昨天我還和北平站聯系過,沒聽說這回事。”
可蔣介石此時根本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讓鄭介民去辦這件事,把所有相關人員全部逮捕。
因此,鄭介民前腳剛從蔣介石的辦公室出來,后腳就跟北平的軍統站點聯系,要求他們限期內破案,至此,一張秘密搜捕的大網就展開了。
9月24日,一個設置在交道口東大街四合院內的秘密電臺被搜捕到,李正宣等4人被逮捕,還發現了發報機和密碼本,潛伏在保定綏靖公署的謝世炎、丁行等人親筆所書的情報底稿也被找到了。

軍統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鄭介民耳朵里,他也沒想到,竟然搜出來這么多。
于是,他將所有的情況都向蔣介石作了匯報,蔣介石聽聞后勃然大怒,斥責軍統失職,并要求鄭介民迅速趕往北平,凡是涉及到這些事情的,全部都抓起來。
這個時候,孫連仲也聽聞到了風聲,他也慌了,聯想到自己剛剛擬定了和中共方面和談的想法,頓時覺得蔣介石定不會輕饒自己,然后他也去找了余心清,希望他能提前做好準備,日后躲一躲。
余心清回去以后,也心存僥幸,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
可就是這么一猶豫的工夫,第二天早上特務就闖進了家門,在刑訊逼供之下,余心清交代了和陳融生的事情,此事的全部經過也就徹底暴露在軍統面前。

劇照
這也就有了蔣介石專門在10月飛往北平,說是要視察軍務,實際上就是來處理保定綏靖公署,剛剛到來之后,他就去見了鄭介民,詢問調查的進展。
鄭介民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蔣介石,蔣介石也倍感震驚,他說:
“原來孫連仲的身邊有這么多人在潛伏,這三處機關都是重要的作戰機密部門,這樣怎么會不打敗仗?真的想不到,培養出的軍校生也這樣,非殺不可,一定要問出口供。”

軍統開始調查孫連仲,可并沒有發現他有和解放軍方面直接聯系上的證據,再加上很多人都幫著說情,因此孫連仲在這件事上算是逃過了一劫,命是保住了,可從此之后就不掌兵了,去南京當衛戍司令。
包括丁行、謝世炎等人被押往南京審訊,他們寧死不屈,最終犧牲。
這件事對北平的情報工作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不過,在孫連仲被解職之后,傅作義便來了,并且建立起了“華北剿總部”。
在他的總部之內,依然有很多優秀的中共地下情報人員,他們為組織提供了大量的有用情報,后來北平的順利和平解放,就由他們立下的赫赫功勞。

參考
吳志榮.我黨情報史上的一次劫難——北平情報案[J].黨史博采(紀實)
李金明.震驚蔣介石的華北“共黨諜報案”[J].黨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