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有一次上課,讓孩子們分享與爸爸媽媽的日常,孩子們很興奮啊,爭先恐后的要分享:
“媽媽每天都給我做美味可口的飯菜 ”
“我會跟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 ”
“我會和媽媽一起整理臥室和玩具”
“爸爸會在周末跟我一起看電視 ”
……
就在這時,有一個不和諧的音調突兀地響起來:
“我好羨慕你們呀,要是我爸爸能不玩手機,陪陪我該有多好,他在家雖然陪著我,但是他總拿著手機不跟我說話,也不陪我玩兒, 遇到不會的作業,他也只是讓我自己想” !
聽到這里,我不由的嘆了口氣,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陪伴是為了引導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可當被問起如何陪伴孩子時,很多人都會說,這還不簡單,跟孩子在一起啊。其實這往往是陪伴上的認知誤區,以為陪伴就只是和孩子待在一起,孩子玩孩子的,父母玩兒父母的 ,各不相干。
其實這樣的陪伴就是“無效陪伴 ”,讓孩子感覺父母明明在身邊,但卻沒有被重視、被關愛的感覺,因為被忽視反而給孩子帶來更深的傷害,與父母的關系不會更親近,還會適得其反。
親子陪伴本來更應該充滿溫情和快樂,為什么有的孩子并不快樂呢,究其原因,主要是陪伴質量不高,沒有做到有效陪伴。
比如: 孩子在學習,父母說是陪在身邊,卻是在玩手機;與孩子做親子游戲,父母卻在看電視;跟孩子在談心,而自己卻在想其他事情等等, 孩子沒有感受到家長參與進來,自己似乎不受重視,這樣沒有交心的陪伴,又怎么能讓孩子心滿意足呢。
手機在生活當中必不可缺,除了正常工作以外 ,還有大量的閑暇時間都消耗在了手機上,朋友圈的新鮮事,某音的搞笑視頻,追劇追得夜不能寐,以及對百星王者的執念……如此做法深深地傷害了孩子們的心,他們吶喊的聲音,父母聽到了嗎。
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沒有什么比陪伴更重要了,父母該如何有效地陪伴孩子呢?
有效陪伴不是陪同、不是看管、不是物質滿足,更不是說教和監督。有效陪伴,是一種互動的關系,是雙方的參與感。
比如:一起畫畫,一起做手工,一起制作食物 ,一起讀繪本故事,對一件事情共同表達自我看法,遇到困難的時候,一起想辦法解決,有效陪伴需要全身心投入,需要互動和參與。
在一天中,選取幾件有意義的事情陪伴孩子,要投入,要互動,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建立起親子的橋梁,感受他的喜悅,他的苦惱,他的成長與變化,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和鼓勵。

在奧巴馬看來,做父親雖然辛苦,卻是給他回報最豐厚的一份工作。他鼓勵所有的父母多花時間陪伴孩子,有一件事他很自豪,那就是曾在長達數月的選戰中,他沒有錯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擔任總統期間,依舊每晚和女兒一起吃晚餐,耐心回答她們的問題和學業上的困惑,享受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快樂。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一旦錯過會留下諸多遺憾,所以,請珍惜陪伴孩子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