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深入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2020年6月28日我校開展了《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實踐與探索》課題的研討會。
本次課題研討由曾凌婷老師主持,駱明山校長指導,王瑩瑩老師做會議記錄,其他課題組成員踴躍發言,積極探討。本次研討內容主要針對現階段學生行為習慣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的措施和建議。

01
現存問題 反思分析
會議首先由世鳳老師對學生目前行為習慣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總結,由于疫情學生經歷了漫長的的“寒假”,他們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問題如下:1、很多學生沉迷于玩手機、玩游戲,學習情緒低迷,學習態度不端正。2、書寫習慣相較于線下學習整體程度下滑嚴重。3、經歷了疫情,由于缺少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學生顯得不自信,不開朗,不善于主動與人親切交流,不能很好的打招呼問好。世鳳老師在報告中建議在校這段期間,老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因材施教,以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班主任強調校規校紀,執行班規,規范養成教育,營造一種共有的好習慣氛圍,同時加強家校溝通,以家校聯手共育的方式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行為習慣的養成。

02
各抒己見 思維碰撞
接下來,小組成員緊緊圍繞現階段學生出現的行為習慣問題展開“可操作性”以及“實效性”的措施討論,對如何制訂一份強化學生暑假期間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案各抒己見。




03
智慧結晶 方案出爐
經過課題組各成員的激烈討論,課題組組長曾凌婷老師將大家提出的建議進行梳理:由于暑假學生居家,空間上的差異會導致學校監督、約束不到位,因此我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所側重,選擇一些可操作的、實效性的習慣重點培養,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習慣問題設置必修和選修兩種項目,在保證可操作性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采用自由選擇的方式,選擇他們擅長和喜歡的項目來間接培養自己的行為習慣。增加趣味性,如閱讀習慣可以開展好書分享的評比、講故事比賽,結合“書香家庭”的評選以點帶面,通過讀書經驗分享,帶動其他家庭參與其中。為了將計劃執行到位以及因材施教,我們的方案要以年段為小單位制訂適合本年段的計劃:如低年級在宣傳衛生習慣方面可以采用童謠傳唱等。最后小組成員一致通過暑期開展的“學生行為習慣修煉”計劃。會后通過我們課題小組成員的努力制定了一份《第十實驗小學行為習慣修煉手冊》和《第十實驗小學學生好習慣修煉評價表》。

(初步制定的好習慣評價表如圖)


(初步制定的好習慣方案細則如圖)
04
總結
會議的最后駱校長對今天的課題研討進行總結:根據剛才老師反饋上來的問題來看,學生行為習慣的情況不容樂觀,如何鞏固學生行為習慣值得我們深思。我們要有側重地培養學生一個好的行為習慣。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暑假兩個月的寶貴時間,以各年段為小單位,在保證“必修”項目和“選修”項目因材施教培養習慣初衷不變的情況下,制訂有個性的方案,可以是從行動上的,也可以是從意識上滲透的,充分借助各種資源平臺,如首師大的資源,通過開設專題講座,引導學生、家長有意識的積極主動參與到各項習慣培養的活動中來,確保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落到實處。

來源:微信公眾號 泉州臺商投資區第十實驗小學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