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會有時,果掛萬千枝。
教育千秋事,家庭切莫遲。
□家庭教育,沒有任何可延襲的路徑。究其原因,源于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每個家庭的環境都是不同的,每個家長所受的教育、所具備的思想境界、所面臨的萬千境況都是不同的……那么怎樣的家庭教育,才是真正有益于促成孩子成長的呢?作為家長的我們,希望都能夠參悟這篇文章中的9種教育心得。

【心得一】家庭教育“養”重于“教”。
如果一味的教孩子怎么做,不僅會掐滅孩子的創造力、自驅力、創新力,還會使家長陷入疲憊不堪的境地。養,是一種滋養,是一種陪伴,是一種心意的傳達,是一種情感的傳遞,是一種平等視之的祝福與鼓勵。

【心得二】無論孩子出現任何的母親不想看到的狀態,母親都應保持情緒的平和,這是家長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是愛喚醒的萬丈光芒。這種平和的情緒,會給孩子內心注入無窮而磅礴的力量。

【心得三】父親在孩子面前需表現出一種品質,那就是風度。這種風度,是給到孩子的萬金不換的法寶。面對逆境時,面對不想遇到的人時,遇到別人犯錯誤時……父親所表現出來的風度,會帶給孩子一種內心源生的力量,會帶孩子進入一種空間,一種面臨未來不確定性時臨危不驚、游刃有余應對的空間。

【心得四】家長的行為和孩子的行為之間存在割不斷的因果關系。雙方的行為,都受這種關系的制約。反映在孩子身上的毛病和缺點是“果”,家長在孩子面前所展現的一些做法是“因”。正是家長在孩子面前的某些做法,導致了孩子的這種做法。當然,反映在孩子身上優秀的品質,也是這樣的。

【心得五】強勢母親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難以自信。孩子的自信,會在母親強勢的狀態前一點一點的削弱。能夠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親,孩子的內心必然自信而堅強。

【心得六】家長與孩子形成的親子關系,是孩子成長的無形生存空間。如果這個空間是寬松的,舒適度,歡快的,自由的,那么孩子會健康的成長;如果這個空間是扭曲的,狹窄的,陰暗的,桎梏的,那么孩子的成長一定會受到阻礙。

【心得七】只有平靜的內心,才可以沉淀和吸收對教育的理性思考。所有的家長都要把對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自己的內心深處,并且內化成自己的一種狀態。如果對教育理念,沒有進行內化的思考和沉淀,家長就不可能拿著教育專家的理念、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些時候,如果硬性的灌輸教育專家的理念,還會走向事情的反面。

【心得八】一流的家長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長靠“管”?!肮堋焙⒆訒俜种俚氖。胺拧焙⒆訒邪俜种迨母怕食晒Α=ㄗh家長要站在自己的角色里,養護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過多的參與和一板一眼的指正。如果家長過多的參與,會讓孩子失去更多自己探索的機會。

【心得九】氣質決定了孩子在學習上的差異。而孩子的氣質,是內化父母狀態后逐漸形成的。如果一個家長的內心永遠是冷漠、浮躁的狀態,任何的教育一旦觸及孩子的內心,就會像乒乓球一樣彈回來,在這種狀態下怎么會有助孩子的成長呢?家長的情緒孕育著孩子學習的情緒和氣質。當家長看到孩子學習的優點和缺點時,不是馬上表揚和批評,而是要不動聲色,用自己的情緒去孕育和保護,讓孩子自覺的去發現,并在發現中自醒……只有這樣,才能賦予孩子源源不斷地內心的成長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