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習上懶惰,怕吃苦,沒有上進心,是父母最頭疼的事情,那么,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這種不好的習慣,我們應該怎么辦呢?為大家介紹4種幫助孩子改進的辦法:

01 給孩子感受生活的機會,多接觸外面的社會
孩子不是學習機器,整天圍著書本不一定能有好的學習效果,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和厭學心理,一旦家長發現孩子有懶惰、不想學習的行為或語言,就要意識到在學習上繼續加壓,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這種情況下,家長要在學習內容和目標上給孩子作一些減壓,同時,把注意力和挪出來的時間用在一些有價值的事情上,特別是要引導孩子去接觸、了解一下對人生有幫助的事物,如社會實踐活動、公益勞動、關愛弱勢群體的一些活動,去打開自己的眼界,看看學習之外的世界,增加孩子的好奇心,從而才會有興趣對未知的世界產生積極探索的欲望。
另外,家長不要死盯著孩子的分數,對大腦的訓練有時候可以通過動手的方式進行,比如學一些手工、魔術,做一些拼裝、木工等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孩子在嘗試的過程中,會積極調動自己的能量,主動汲取方法,并進行思考,可以說,看起來是在動手玩,其實是在手腦并用,開發大腦的學習區域。

02 從經典中感受生命的意義,多進行親子閱讀
有的時候,孩子懶惰,沒有上進心,是因為缺乏自我認知,甚至完全沒有自我認知的意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對任何東西都提不起興趣,這種情況下,家長一定要記住不要輕易地責罵孩子,給孩子貼標簽,而要想辦法幫他樹立起自我意識,有對自己的客觀、全面的認識,有正確的、正面的價值觀。
除了家長本身要以身作則來教育孩子外,還要通過閱讀的方式去引導孩子,這是最簡便、成本最低的教育。其實閱讀應該從孩子2歲左右就開始,從讀繪本,到讀文字書,從讀童話,到讀經典,這個過程中家長應該常伴左右,特別要在2-8歲階段做好親子閱讀。
在6-7年的親子閱讀時間中,家長可以選擇有正面教育意義的繪本、童話、故事書,來引導孩子去認識這個世界,了解什么是正確的價值觀,人生有什么意義等。特別是要多給孩子讀一些名人傳記類的故事,通過真實的榜樣力量,能激發起孩子的勇氣和希望,從而對自己也建立起信心,產生學習的興趣。

03 以平等的態度去激勵孩子,多參與家務勞動
家長對孩子往往寄以厚望,希望他學習成績優秀,能考上好的大學,走一條鋪滿陽光的康莊大道,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是普通人,普通家庭的孩子應該有接地氣的生活,在埋頭學習之余,也應該參與家庭的各項勞動。
一方面,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可以鍛煉孩子的生活能力,無論是打掃衛生、整理房間、洗碗拖地,甚至做飯做菜等,都是一個人保證自己生活秩序的基本能力,從小培養,對未來的獨立也是一個 不錯的選擇。
另一方面,家長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是以平等、尊重的態度,把孩子當成家庭一分子的正常行為,這樣,也能讓孩子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明白自己在家庭中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學習也是其中的一項責任。

04 給孩子最嚴肅的教導,多一些簡明生動的語言
當孩子遇到艱難的事,邁不過去的坎,想要退縮和躺平時,家長一定要在表達同理心的基礎上,做出正面的引導,告訴孩子一些現實的真相,可能他一時半會兒還不能完全理解,但如果你講的話夠簡單明了,能讓孩子記住幾句,他就有可能在某個時間節點,突然意識到這些話的份量。比如:
孩子,那些掛在你臥室墻上的明星、偶像,你是看不到他們在背后付出的辛苦和努力的,他們的童年沒有“輕松”二字。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國圍棋手柯潔,6歲就獨自一人到北京學棋,每次輸了卻不能在父母懷里撒嬌,只能自己偷偷地哭,然后繼續去訓練。
華語樂壇的巨星周杰倫,從小學琴愛動,經常被媽媽鞭打,直到后來能沉下心來認真練琴。他在一次采訪中說,很感謝母親,自己的音樂底子都是母親用藤條逼出來的。他還寫過一首歌叫《聽媽媽的話》。
中央電視臺的才女主持人董卿說過:不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層。
孩子,那些讓你覺得輕松的事情,都是一時的,不可能讓你爽一輩子。媽媽寧愿欠你一個放縱的童年,也不愿看到你未來卑微的成年。
孩子,沒有輕松的學習,只有最努力的學習,只有學習才能靠近成功!因為,不論學習有多辛苦,但不學習,就要飽嘗無知的代價。讀書,是寒門子弟改變命運的最大轉機。

最后,我們要明白,孩子懶惰和不上進,并不是天生的,家長一定要有信心去引導和教育孩子,培養起了責任感和正確的價值觀,孩子就明白自己該干什么,就會有上進心,為此,家長應該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更細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