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在新聞上看到這樣那樣的話題,比如:
話題一:老師在群里發作業讓家長自己打印合理嗎?
話題二:老師把犯錯的學生名單發微信群合適嗎?
話題三:老師不批改作業要求家長批改對嗎?
話題四:老師我娃在學校玩手機(犯錯)被通知把孩子領回去對嗎?
話題五:老師給學生留那么多作業,孩子很晚睡覺,自己卻早睡這樣合適嗎?
話題六:給老師發微信問題老師從來不回復,這樣的老師負責人嗎?
話題七:成績好的學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學習不好是老師的問題嗎?
等等很多個話題都出現在網絡上。面對這樣的問題,到底誰的問題?
一句話:所處的位置不同教育方式不同。
這樣的問題我經常也是可以收到邀請回答的。面對此類問題,我們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客觀地去對待。很多問題歸根結底,無非就是老師跟學生之間的關系,老師跟家長之間的關系,家長跟學生之間的關系!真正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很難的。
家長們說:現在的經濟條件好,我娃沒必要遭受我們小時候的待遇,現在的孩子都懂事早,需要尊重!
有一位老師這樣說到:教育的根本,就是尊重!有些人可能不解地問:我們這些知識淵博,閱歷豐富的師長,還需要尊重那些小屁孩嗎?
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尊重,是孩子成長的最還好最廉價的養料。
父母對孩子的尊重,能樹立孩子的自信。
父母對孩子的尊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父母對孩子的尊重,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父母對孩子的尊重,能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試想,當孩子在這四方面都有了意識,再把他們送進學校,是不是相當于把培育了一顆飽滿的種子,丟進了肥沃的土壤?
教育是平等的嗎?從這個角度說,家長的理念不同,教育方式不同,就決定了同批次進校的學生,起點是不平等的。很可惜可悲的是,現實中,老師和家長都只看到了孩子的成績。
二、學校,是孩子成長的主陣地,老師對學生的尊重,決定著孩子人生的高度。
1.老師對孩子的尊重,能激發孩子對老師對學校的熱愛,對學習充滿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也非常熟悉一種現象:學生喜歡哪個老師,他就愛學哪門學科。這份熱愛和興趣,本質上是老師對學生尊重出來的。
那些對學生不一視同仁,只偏愛成績好的學生,甚至只偏愛家庭條件好、有社會地位的家庭的學生的老師,師德都是不合格的。
2.老師對孩子的尊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我們都知道,創造是要推陳出新的,學生都是學前人留下的知識,談何創新?如果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孩子的創造力,主要體現在他們在學習方式上的探索。比如:寫作時,他找到了一個與同齡人不同的角度,用上了班上的同學還沒用過的寫作方法;數學上發現了一種新的解題思路;英語上發明了一種新的記憶單詞的方法等等,都是創造,都是非常值得老師尊重的。
3.老師對學生的尊重,能讓他聽得進批評的意見。學生,不管是哪個年級的,都必定還是孩子,他們做不來、做錯、認識不到,都是多么正常的事情。如果他們是生活在一個被尊重的班級,老師以任何方式批評他們,他們都樂于接受,勇于改正或改進。如果平時不被尊重,孩子們的逆反心逆反行為就出來了。比如我就看到過,學生被批評時,就有走極端的學生,惡劣地反問:你是我的哪個呀?你憑什么管我呀?你看,尷不尷尬。
4.老師對學生的尊重,會使學生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學生在被老師尊重的耳濡目染中,他們能感受到老師人格的力量。他們逐漸也會用同樣的人格示人、示物。
三、父母和老師,尊重孩子什么?
1.尊重他們的興趣。我們成人都有一種感受,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心情愉快,而且還是事半功倍。其實孩子一樣。所以,用大人的意志來安排孩子前程的做法,是最不妥的做法。家長把自己沒有能夠實現的人生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想法,也是天真的。
2.尊重他們的錯誤。一個人不是天生就什么都懂的,如果是那樣的話,就用不著辦學校,用不著去讀書了。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的試錯中成長起來的。尊重他們的錯誤,就是在尊重他們的成長。我們要做的是,引導他們認識到為什么會錯,怎樣糾正他們的錯誤。那些在孩子一犯錯誤就批評、打擊、諷刺的做法,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是愚蠢的。
3.尊重他們的個性。人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決定的。我們通常都習慣把人的性格分為內向型和外向型,其實沒有哪一種性格不好,每一種性格都有他的優勢,我們要做的,是把他們性格中的優勢激發出來。
四、父母和老師,在尊重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1.尊重不等于遷就。尊重是要有原則的,不是說,他要天上的月亮,你就去想辦法給他摘下來。只要有不合情不合理的要求,不合情不合理的做法,我們就要制止,千萬不能遷就的。還有人認為孩子還小,有錯就不去管他,也是不行的。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要求,那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也有不同的缺點、會犯不同的錯誤。家長和老師要做的就是根據年齡特征去判斷奇點和錯誤是不是原則上的。
2.尊重不等于代替。現在的家庭現在孩子都是家庭的寶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和科技智能化的發展,家里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所以,越俎代庖的事情,時有發生。我還經常聽到一些家長說:只要你讀書得行,什么事情都不要你做。這種做法和這種觀念 ,都不是真正的對孩子的尊重,而是對孩子的危害。
3.尊重不等于完全放手。孩子都是在成長中的,他們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指導,所以說家長和老師無論是在知識上、還是在思想上、還是在行為習慣上,都是要扶著走的。而不要一聽說尊重、自主,就完全讓他們自作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