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書本家

刷微博時,看到這樣一個話題#為什么孩子不愿和父母溝通#,真的有代溝存在嗎?還是因為其他問題?

在話題的底部,很多的網友參與討論,其中有這樣一條帖子說:
“之所以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其根源在很多父母的心中,孩子只是他的“附屬品”,“附屬品”也就意味著,缺少的最基本的人格,什么事都要聽父母的,缺乏基本的尊重和認同。”
在這條帖子下,網友紛紛表示:
“這是一個相互適應的過程!”
“父母和孩子直接尊重也是很重要的,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愿意跟父母溝通”
“一定要站在平等的基礎上去跟孩子溝通才可以,才能緩解矛盾”



很多父母都會困惑: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溝通?
對于我們來說,真正的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思想和情感的傳遞和反饋。從這個定義看,溝通包括兩個元素:一是思想,二是情感。
父母跟孩子的溝通,很多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總是說“我們都是為你好”很容易忽略了孩子情感。
尤其是在面對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許多父母感到和孩子溝通起來沒有小時候那么容易了。
那么,父母該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

聰明的父母,會接納孩子的情緒
父母越能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就越幸福。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一哭,父母就好像火藥桶被點燃了一樣。很多媽媽說,一聽到孩子哭,自己就覺得莫名地焦躁。
甚至會忘記孩子為什么哭?反而覺得孩子這樣做就是對自己的折磨。
于是想去壓制,反擊孩子,就連和孩子溝通都不愿意。這樣下去,再想和孩子建立溝通關系都難。
每一位父母都應該記住,就是當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候,請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覺得受委屈了,先抱抱他,給一些安慰;如果孩子覺得很憤怒,先引導孩子思考一下,憤怒的原因是什么?
及時引導孩子通過元認知的情緒調整策略,監控并調整自己的情緒狀態。這樣反復多次,孩子在遇到感覺憤怒的事情的時候,就會理智很多。也會更愿意和父母溝通交流。
與此同時,通過正確地引導,孩子更能獨立思考并學會分辨。


聰明的父母,懂得傾聽
溝通,從傾聽開始。孩子,需要一個好的聽眾,父母需要做到這一點。
父母多傾聽孩子的需求,才能多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不會在自己了解實際情況之前就做出錯誤的決定,去發表不恰當的言論或做出不合適的行為。
如果父母不傾聽孩子的需求就做決定,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武斷,并漸漸地不再愿意和父母溝通。
懂得傾聽孩子的父母,孩子會覺得父母是關注和尊重自己的,會更愿意和父母敞開心扉。
同時,父母也要時常鼓勵孩子述說自己的事情,然后認真傾聽,你會發現,在這個過程中,你會聽到孩子前所未有的想法和一些有建設性的建議。
如果孩子長期被傾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有提出意見的權利,這樣,遇到事情孩子就會獨立思考,甚至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會傾聽,會讓生活中的誤會越來越少。
學會傾聽,親子教育就會變得更有效率,親子關系也可以變得更融洽。
學會傾聽,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察覺他們內心的細小變化與成長。


聰明的父母,會向孩子表達愛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引路人。
有愛的父母,孩子心中也會充滿愛。
孩子和成人一樣,都渴望被關愛、被尊重,父母的愛是兒童獲得“溫暖感”最直接的源泉。
世界上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卻有很多父母不知道怎樣表達愛。
其實,表達“愛”很簡單,“傾聽”、“陪伴”、“微笑的鼓勵”、“和睦的關系”…這些都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深深的愛…
孩子一旦感受到了父母的愛,也會更容易與父母進行溝通,他們會覺得父母可以信任,愿意與父母交流。
父母表達愛的最好方式,是理解孩子。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表達愛,進行有效地溝通。

親子溝通,是每一位父母,都會遇到的難題。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創造盡可能多的溝通渠道。
比如,周末和假期是家長與孩子的重要溝通機會,家長應回避應酬、減少工作,盡可能與孩子一起,聊天、看電視、聽音樂、出游等,都是溝通的有效形式。
只要家長盡心、耐心、細心努力,就能找到與孩子溝通的最佳方式,也就能拉進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END
你和孩子會有溝通問題嗎?評論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