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所謂“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的教育。世界上有一種最可怕的力量就是“習慣”,良好習慣的養成也并非一朝一夕,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也是我在教學中不斷遇到的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我粗淺談談自己的體會。一、無規矩不成方圓,先立規矩要規范學生的行為,必須要建立切合學生各階段表現出的各種行為規定制度,先明規矩,再去逐漸規范和約束。在我的班級中,我們依據中小學生準則,再制定出了適合本班級實際情況的規章制度。通過學生民主選舉出班干部、共同商討班級的約定,形成了獨具我班特色的班級公約,通過這樣民主的形式建立的制度,學生們更能夠遵守。二、無目標就無方向,確定目標正值初中階段的學生,是青春期最叛逆的階段,也是最迷茫的階段,部分學生缺乏自律,若不加以引導,很容易錯失最佳學習階段,待醒悟時,已為時已晚。所以,這個階段需要老師不斷去引導學生,不僅要當他們的老師,更要和他們成為朋友,再潛移默化的為他們灌輸一些正確的行為習慣。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我班,做到一學期一目標、一月一目標、一周一目標、一天一目標,師生共同監督。不僅學生要訂目標,我們老師同樣也要訂目標,這樣和學生共讀共學共進步,學生也有了更大的動力。樹立身邊的榜樣,引領前行班級管理中班干部就如同各個管理環節的“領頭羊”,是班級中同學們學習的榜樣,也是班主任安插在班級中的“眼線”。因此,用好班干部至關重要。好的班干部會給班級管理帶來力量,要不定期對班干部進行培訓,先快速培養一部分有潛力的班干部,再用這一小部分人去帶動整個班級,這樣漸漸就會形成一個有凝聚力,有戰斗力的班集體,用榜樣的力量不斷去引領,改善學生的行為習慣。四、注重日常浸潤教育,形成習慣百說不如一練。行為習慣的培養不能只停留于口頭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中,才能百煉成鋼。在學生的養成習慣教育中,更多是要注重日常行為習慣,如春風細雨般,逐漸浸潤學生的心靈。如:宿舍常規,早起晚睡內務常規的標準化。教室常規,要隨時學會整理自己的書箱,隨時保持教室環境的整潔;食堂常規,學會在就餐時做到快靜齊文明就餐等。從細節抓起,從生活學習中一點一滴小事反復抓起,這樣大部分學生都能自然而然養成習慣。但針對比較調皮的學生來說,就需要對疑難雜癥下“猛藥”。如我班的小李同學,最讓人頭痛的是不愛洗澡,反復強調都無果,于是我先開始找他身邊和他要好的同學,每次洗澡的時候對他進行專門督促,剛開始他很抵觸,同學就只有采取強行“綁架”的形式,讓他去洗澡。后來幾經折騰,估計是每次怕同學們的“綁架”,也有可能是礙于面子了吧,經過同學長期反復的督促,他現在基本上能自己主動到浴室去洗澡了。五、豐富活動形式,共同助力成長利用召開主題班會的形式,開展“我是內務小能手、我是環保小衛士、我是小淑女、我是小紳士”等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對表現優秀和進步明顯的學生進行獎勵,讓學生嘗到養成好習慣后的甜頭。我校一直都注重養成教育,將好習慣融入日常常規每一件事中,我也將繼續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孩子們在卓爾揚帆起航,勇追夢想!
心靈感悟: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好習慣成就美人生。教育是在土地上的一場耕耘和播種,播撒怎樣的種子,要看耕種者的一顆慧心。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如能在培養學生的習慣上下功夫,不僅會讓學生終身受益,也能讓自己體驗到更精彩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