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起因來自學校、家庭及自身等因素。出現心理問題家庭和學校教育很重要,自我調節也很重要。那么,中學生該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
一、在學習上,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現階段教育還存在很大弊端,應試教育幾乎還占據教育的全部,為追求升學率,壓在中學生肩上的擔子還很重,每天做不完的題,考不完的試,忙得焦頭爛額,嚴重摧殘著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是造成部分學生厭學,逃學的重要原因。所以,對于學生的學習要求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高低適中,嚴格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提出合理的學習要求。

二、引導中學生正確認識性成熟
中學生心理發展日趨成熟。這時,處于青春的男女感情世界豐富多彩,活躍的思維使他們充滿著人生最詩情畫意般的幻想,但由于他們的情感生活不成熟,自我調節能力的理智水平比較低,常常出現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甚至會因為行動上的盲目性而出現失敗的后果。學校應采取個別談心、專題講座等適當方式給中學生講一些必要的性知識,進行性道德教育,使他們正常認識這時的“我”,樹立正確的性觀念,凈化心靈,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來。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校外活動,陶冶學生情操
豐富多彩的課外校外活動,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具有美好的情操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方面。豐富多彩的課外校外活動可以使學生的學和生活有張有弛、提高腦力活動效率,形成樂觀向上。熱愛祖國和人民,熱愛美好的事物,熱愛學習的穩定心理,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和才干。

可以說如果一個學生的成長完全局限在學校內,而與實際生活脫節是無法做到學業、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應該讓學生融入到現實生活中來,感受到時代的脈搏,同時使達到塑造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