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爸爸脾氣很暴躁,經常吼叫孩子,影響家庭和諧。
就在今年疫情過后,一些人因為網課教育不順,做了一些錯事,有的無事可干,有的稍微不順心就發脾氣,對父母大喊大叫。
有的甚至拳腳相加,鬧得家里雞飛狗跳。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就連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二月份,學校也不例外。
只不過前幾天,早上起床時間到了,就見到了這樣的一幕:
一個5歲的女孩,坐在爸爸的電動車后面,戴著耳機聽著爸爸媽媽的對話,充滿了無助。
“我不要去學校,我要在家上網課。”
“我不要去學校,我要在家上網課!”
這位爸爸的聲音,在一家人的指責聲中顯得格外刺耳。
他希望孩子可以安心地上課,以最好的狀態去學習。
可是,孩子卻完全無視他的這個愿望,一直躺在床上興致勃勃地看著電視,仿佛根本就沒聽見爸爸媽媽媽說的話。
可想而知,這位爸爸的出發點完全是出于好心,孩子還是不聽爸爸的話,很可能就是因為爸爸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正確。
孩子雖然聽了爸爸的話,但是內心卻沒有真正去觸及到爸爸的想法,甚至認為:
爸爸媽媽媽一直都在玩手機,根本就沒有注意到我,我只顧著玩。
爸爸媽媽卻說:“天天你都看電視,玩手機,你怎么還不把眼睛要注意轉一下,不好好學習呢?”
孩子心里自然就會覺得:“我做什么都沒有用,連最親近的父母都嫌棄我,還有誰能真心相信我,真不配做我的孩子!”
家長不喜歡別人家的孩子,作為孩子也不能這樣,既然家長都這么喜歡,那為什么還要去要求別人家的孩子呢?
喜歡別人家的孩子,一定是對自己的孩子,要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缺點,也是給別人家的孩子作為參考。
當別人家的孩子得到尊重時,羨慕的眼神告訴孩子:你也是個優秀的孩子。
當別人家的孩子被夸獎當領導,當孩子進步時,讓孩子體會一下,為什么是我的孩子,只有我才需要得到他們的尊重。
孩子的生活中處處都是學習,父母要給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導。
正能量,對孩子有積極的影響
好的家庭教育,始于每一個好的家庭。
有這樣一句話:“孩子有問題,父母不用擔心,父母幫忙。”
這句話就是:“孩子有問題,父母幫忙。”
當父母不了解孩子,不想幫助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很痛苦,他會認為自己的存在就是錯,這會讓孩子感到痛苦。
我父母特別希望孩子能夠更好,因此,我要替他們承擔起責任,完成我自己的理想。
這不僅僅是對孩子的負責,也是對父母“愛”的考驗。
我不要什么都為孩子做,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而我也要接受孩子,我要讓孩子做他自己,要他們成長。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做好了覺察,我們就能知道孩子的現狀是什么。
也能知道他的心理狀態,他的需要,他的動力是什么。
能很好的跟孩子相處,愿意去覺察、了解、尊重孩子,才能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才是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前提。
可惜,有很多父母,還在抱怨孩子不會變好,依然對孩子不聞不問。
《養育男孩》的作者是澳大利亞養育專家史蒂夫·蘭妮,她以全世界最快的速度養出了兩個男孩。
第一個孩子是在兩歲時,被診斷為孤獨癥。
蘭妮一直堅持訓練孩子,為了改善他們的癥狀,她帶著兩個兒子在上海外的康復中心做康復訓練。
不同的是,面對這兩個兒子,她表現得非常自信,認為只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可以。
但現實生活中,即使她的訓練方法再好,自閉癥兒童也很難突破,
孩子也不會成為天才。
為了康復訓練孩子,她四處奔走,直到把孩子送去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