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對孩子焦慮也有好處,比如緩解的情緒、提升的認知能力、激發的競爭力等,可以起到緩解的作用,但是對于目前的心理咨詢機構來說,很多的機構專業性,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對于孩子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心理和生理的調整,心理狀態的調整也有很多的細節。
那么,我們具體該如何去幫助孩子呢?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首先,把孩子的現狀和自己對比。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一,是因為學校里有很多的老師是很專業的,對于現在很多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學習上已經沒有那么多的問題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出現呢?主要是因為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太大,很多父母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是孩子成績不好,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這是一種很大的壓力。
然后,我們就會看到一些成績優異的孩子在班級里面也總是會被老師和家長夸獎,可是一到考試就會被罵,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家長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沒有給孩子灌輸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作為家長,在孩子進入學校學習之后,應該給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比如說家長經常會聽到“你要專心”“你要多向別人學習”“你要有禮貌”等,但是當孩子已經開始學習的時候,家長卻沒給孩子傳遞正確的學習方法,甚至還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好學,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
第二,老師也會被這種情緒傳染。
如果你身邊的人都在玩手機,又怎么能讓孩子專心學習呢?孩子怎么能專心致志呢?在這種潛移默化中,孩子也會模仿家長,慢慢的沉迷手機。
第三,家庭教育的失誤也會導致孩子在學習上偷懶。
孩子沉迷手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不懂教育。
很多家長在家里都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為了不讓孩子玩手機,家長會監督孩子,規定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只有孩子認真的寫作業,他才會玩。他們看不到孩子背后的心理需求,也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孩子。
你知道為什么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覺得手機會毀掉孩子嗎?
首先看到的是手機會毀掉孩子。
心理學家說:“父母是什么樣的人,比父母做什么更重要。”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不需要你時時刻刻的陪伴,當你需要陪伴的時候,孩子自然會在心里依戀,并且與手機為伴。
等到孩子上了初中,就會漸漸發現,原來自己的父母原來也不過如此。
他不需要我們了,甚至還會嫌棄他,覺得他們不理解自己。
但如果一個月后,孩子主動想要你陪他玩,說:“媽媽,你能不能不要再給我玩手機了?”
你怎么回答,他就怎么答,你只需要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陪他玩的時候,順便告訴他你很擔心他的安全,讓他知道你是出于關心,想幫他,讓他感覺自己被重視。
最后,放下手機,放下手頭的事,專心陪陪孩子。
我們總在乎自己能不能好好陪孩子,但這種“一心二用”的陪伴,孩子真的會感受到嗎?
其實,并不是的。
工作忙,生活忙,也許你會因為忙,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也許你會用陪孩子的方式來彌補。
你忙,也許你會說:“我要忙,沒有時間陪孩子了。”
其實,在陪孩子的時候,我們也是這樣的,如果我們要忙,我們也有工作,而我們也需要休息,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也需要好好休息。
在陪孩子的時候,我們也要好好地休息。
今天,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關于陪伴孩子的時候,如何才能做到高質量的陪伴。
1、專注的陪伴
與孩子玩耍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能夠有效的去影響孩子,他們從這個時間里,學會了專注。
只要孩子在家里,父母可以和孩子互動起來,在一起做游戲,這樣的親子活動,就會讓孩子從心底里產生對父母的愛和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