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焦慮癥想不要孩子了
近年來,伴隨“二胎”和“二胎”家庭越來越多。
因此,出現了許多問題,甚至出現了最為突出的問題:二胎問題。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當然,在實際情況中,有的孕媽確實沒給足胎兒足夠的愛,導致二寶出生后,仍然感覺不夠安全,于是,常常會對二寶疏于照顧,而二寶則顯得缺乏足夠的安全感。
案例
小彤懷孕了,在娘家住了一段時間,日常生活起居照顧得格外周到。
這個時候,阿丹的大寶不僅變成了家里的寶貝,更是對她大吼大叫,經常責罵妹妹,讓她做家務、帶弟弟、喂奶、哄妹妹。
阿丹的大寶白天小睡,晚上就睡覺。
長期照顧大寶的飲食習慣和小寶,性格大變,加上姐姐懷孕期間的二胎政策,讓她變得更加敏感,從而在懷孕期間產生了焦慮情緒。
不僅如此,小彤的丈夫還經常對她大吼大叫,加上妻子平時疏于照料,小彤經常缺覺,為了照顧好小寶,丈夫要上班沒時間管小寶,所以小寶就很少能夠看到父母,這樣的負面情緒慢慢堆積,最終導致小寶變成了一個處處依賴父母的“小透明人”。
小萱其實和丈夫關系很好,但是小萱離婚后,老公又很快回了職場,時間久了,雙方的矛盾也越來越多。
后來小萱離婚了,小萱跟著老公又重新組建了家庭,但是沒有孩子的家庭矛盾變得更加嚴重,小萱的家人開始想要重組家庭,小萱和丈夫的婚姻才得以維持下去,小萱不希望自己的丈夫和家人的關系就此中斷。
家人之間出現了矛盾,那么小萱對家人就會更加生氣,而小萱對丈夫就會更加冷漠。
而小萱因為把對丈夫的不滿,當做是自己的面子,所以只有把不滿的情緒壓在心底下,才能夠找到那個平靜的源頭。
所以,有很多家庭在婆媳矛盾處理問題上出現爭吵,其實也是正常的。
對于孩子的爭吵,媽媽要包容,但是對于孩子的家庭問題,要進行合理的管控。
當媽媽把不滿的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時,就會形成一種焦慮的思維,從而開始責備孩子,所以媽媽要及時反省自己的狀態,要尊重孩子,不要把情緒帶給孩子。
我和老公吵架了,孩子就非常生氣,說媽媽不公平。
有時候我會找到一個理由,說我對不起,因為我沒有花時間陪你,她經常吵架。
但是我也沒有辦法,畢竟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我也不懂,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老公說孩子確實對不起,讓他好好管管,但是人家現在什么都不管,都要你管管。
那我只能硬著頭皮離開了,不管兒子的學習,兒子也好,勉強考上了一所專科學校,結果今年兒子居然完全不學,而且還是個手機迷。
我現在實在沒有辦法了,希望兒子能夠理解。
而且我也想告訴大家,這就是我們“虛偽”的謊言,我們要警惕。
很多家長喜歡用“善意”的謊言去寬慰孩子,比如說“不要擔心我的寶貝會傷心,你需要爸爸媽媽媽的幫助,如果你需要我幫忙,我很愿意幫助你。”
這樣做的目的,無疑是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離婚的不是我,而是一個在學校里無法學好的孩子。
另外,欺騙孩子的父母,其實也很自私,只是逞一時的嘴上的“善意”,其實是推卸責任。
“孩子太過于調皮了,老師很生氣,家長會把責任都推給老師,讓老師道歉。”
總之,在離婚以后,孩子長大了,家長也不容易了,只是要學會換位思考,向孩子示弱。
一個人在受傷的時候,最需要的是別人的安慰,而不是指責,所以,別把孩子變成一個很糟糕的孩子,要想孩子變成一個好孩子,首先要學會向孩子示弱,讓孩子感覺到你也曾經是無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