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幻聽疑病焦慮,夢里或潛意識浮現焦慮癥,出現幻聽幻覺,出現發燒、咳嗽、腹瀉等各種軀體不適癥狀,隨著失眠,孩子的情緒波動越來越大,還常常伴有焦慮情緒。
而焦慮的孩子,常常患有嚴重的驚恐癥。
有這些癥狀,孩子很容易患上抑郁癥。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常常會感覺“我很糟糕,我感覺爸媽不愛我了”,孩子很難承受這樣的情緒波動,做出改變,即便是有些不理智的行為,也會讓孩子的心理陷入長期的恐懼中,難以自拔。
有些孩子會覺得“我就是沒辦法,我太笨了,什么都做不好,我不配擁有爸爸媽媽的愛”,這會讓孩子的內心充滿挫敗感,嚴重挫敗孩子的自信心。
可惜,父母從來沒有告訴過孩子,應該如何正確看待自己。
孩子無法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就很難產生安全感,他總是擔心自己不夠好,總是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總是感覺自己不受歡迎。
最后,孩子長大后的親密關系也會出問題。
父母沒有意識到,父母只是孩子親密關系的建立者,更多的時候,是孩子的身邊推了一把手,孩子才有了安全感。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孩子從出生到成年以后,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系建立的過程,就已經注定了,以后,親子關系的互動模式是在漸漸遠離。
所以,與其日后漸行漸遠,不如用心去贏得孩子的信任,增進感情。
真正的親密關系,不是成為別人,不是你的付出,孩子才有愛。
你的付出,也許會變成別人的負擔
知乎上有人問,被父母強行送走,這種事情是不是讓人后怕。
有個高贊回答:“太巧不巧,在我大學畢業離開家鄉,就連留在東莞這邊的時間都不足。”
我頓時啞口無言,因為當初見到父母真的很少,對于他們來說,工作是家人的全部,所以,他們往往都是有苦說不出來。
更何況,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與任何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只有一個人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只有做自己最親的人,最起碼,我們還有一個朋友可以分享。
當初得了抑郁癥后,他們最希望的就是父母能夠理解他的痛苦,不要再對他施加壓力,要不然,他寧愿選擇放棄生命。
這些年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抑郁癥患者,會將自己的痛苦、壓抑全部發泄出來,哪怕是家人、朋友、同事,在他們得知自己患有抑郁癥之后,卻表現出很難受的樣子。
為什么會這樣?這就要看他們平時和同事之間的相處模式了。
對于這些人來說,只要他們愿意親近綠色,愿意傾吐苦悶,那么,抑郁癥患者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痛苦。
而對于那些急性子患者來說,他們通常也不知道該如何排解自己的痛苦,更不知道自己的痛苦與眼淚,只有在夜深人靜時,才會體會到這種感覺。
他們中的一些人,有些對周圍的事物都不感興趣,他們的痛苦只是他們自己經歷過,如果有的人能夠理解的話,那他們就不會去想那么多的痛苦了,也就不會覺得自己得了抑郁癥,從而就不愿意去醫院求助了。
抑郁癥患者,我們的感知能力是很弱的,抑郁癥的患者有非常明顯的心境低落、思維遲鈍、思維遲鈍等,因此當他們在與他人交流的時候,可能會表現出來的對他人的評價很敏感。
所以當他們身邊的朋友,有抑郁癥患者或者有疑似抑郁癥患者的朋友,那么他們的一些細微的行為,其實是抑郁癥患者最為常見的表現,并且這些行為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減少,而且抑郁癥患者在跟其他人接觸時,他們表現出來的一種孤僻或者是很輕度的自卑心理。
所以父母們,一旦發現自己的孩子有抑郁癥傾向,一定要第一時間進行干預,而不是采取了不利于孩子成長的措施,反而讓孩子從而逐漸的加大治療的強度,最終導致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