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一帶孩子就很焦慮?
因為我知道對孩子教育,往往會成為一種惡性循環。
—— @Eva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昨天和朋友一起吃飯,一個比我大很多的姐姐家有一個三歲的弟弟,家里兩個孩子一個比一個長,孩子們都很乖巧。
她和我說,她和孩子爸爸離婚了,然后經常會和婆婆吵架,婆婆就會說:“你媽不離婚,他們又不離婚,你讓他們老了,你怎么辦?”
她的婆婆的公公每次開完家長會都會打電話給她,說孩子生病了,她和婆婆就會說:“媽媽身體不好,你去醫院照顧吧,我來給你們看孩子。”
她總是那么強調她的身體,說自己生病了,要去看醫生,要看心理醫生。她不想讓我去,是擔心我的身體狀況會越來越差。我和她婆婆關系也越來越差。
我們帶著孩子從一年級開始,一起住的是大院里的獨子。她家在附近的一個小院子里,里面的人很多,她也很少回來,這個孩子到現在已經四年級了。她經常嘮叨,她說,孩子現在越來越不像話了,在家里,她也不知道孩子會怎么樣,只能沖孩子發脾氣,她平時忙于工作,很少跟孩子交流。
她覺得,一個孩子在家里,她和孩子的關系就像是雙人舞,互動的模式,孩子說什么,她就回答什么。無論她說什么,孩子都能接受。孩子的認識能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而且在孩子3歲以后,隨著年齡增長,他的詞匯量越來越多,她甚至可以理解一些簡單的事物,并且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孩子三歲以后,還是需要和同齡人溝通交流,所以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家長就要注意,有些東西是需要溝通交流才能掌握的。
以上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女兒的小學生活也很有趣。在這個階段,我經歷了改變,慢慢地,我也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我會努力去提升孩子的生活能力。
我喜歡我的女兒,
希望她每天過得開開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