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就火冒三丈,“孩子到底要怎么樣”
家有一個上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經常會喊媽媽,
媽媽:“你不要催,快點寫作業!”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我不要做作業!”
媽媽:“你為什么不能先寫完作業再玩呢?”
孩子:“我想先看完電視再寫作業?!?/p>
媽媽:“快去做作業!”
孩子:“我想先看完電視再寫作業,您可不可以同意?”
媽媽:“我說先寫完作業再看電視,您說的是事實嗎?”
孩子:“我不同意!我要先看完電視再寫作業!”
媽媽:“我說不行嗎?我說不行就不行!”
孩子:“我就要先看電視,然后寫作業!”
媽媽:“不行嗎?你不聽我的話你就不能出去玩”
孩子:“哼!你不給我出去玩,我就不寫作業!”
看到孩子不寫作業,父母通常會這樣說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孩子:“哎!都怪你,我都不想寫作業了,你還能讓我寫作業嗎?”
父母每天都在抱怨孩子寫作業為什么總是“磨蹭”,抱怨孩子為什么這么不懂事,又抱怨孩子總是“忘記”自己,只要孩子哪哪個地方做錯了,都要批評孩子。
在父母的口頭禪里,孩子都是父母的復制品,當然,也有很多父母沒有看過孩子寫作業“磨蹭”這件事。
催促、抱怨,說了一萬個遍,孩子就是改不了,這真的是父母的錯嗎?
01、“催促式教育”毀了孩子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煩惱,面對孩子做作業,常常會“催促式”的。
前兩天,我去鄰居家串門。碰巧看了看鄰居家孩子寫作業的視頻,里面同事家的孩子做作業非常認真。
看見自己家孩子坐在一旁,作業又整齊干凈整潔,字跡還挺工整。
當鄰居看到孩子的作業還沒有寫完時,就去催促孩子快點寫完。
孩子滿肚子怨氣,眼睛里有恨意,幾次想反抗,都被壓制住了。
在這個過程中,媽媽的話語,成了孩子對抗情緒的主要來源。
孩子對媽媽的批評、指責、教育很不服氣,聽得多了,會把這些情緒轉化為了作業。
還有的孩子在家里和爸爸的關系緊張,每次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他的心里都有一個聲音在說:你怎么這么不聽話?怎么越說越不聽?
為什么你的一句話能把孩子說哭了?
知乎上有一個高贊回答:被父母拒絕,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有一位答主說:
“從小不被父母認可,我一直渴望得到肯定,但不曾得到。
我的成績很好,但父母從來不夸我,總說,”你成績好,考第一名,就是你聽話。”
他很羨慕別人的父母,不僅給他做好吃的,還把別人的東西攢下來,裝進自己房間里。
在他的世界里,沒有好成績,考不上大學,就是自己最大的遺憾。
所以,他總是在想:
“如果我考不上大學,我為什么要讓父母開心呢?”
父母讓他努力,是希望他有更好的未來,而不是為了生存。
就像最近熱播劇《小舍得》里的顏子悠,明明不想學習,可父母非逼他。
最后逼的慘痛,也是在這部劇里。
誰也不想看到,三年里,兒子的壓力被媽媽逼成這樣。
媽媽為了兒子而崩潰,她對兒子說的話,很多人都知道。
但就是因為如此,焦慮得越發喘不過氣來。
她以為兒子是故意和她作對,因為兒子想通過這種對抗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可她沒有想過,自己的這些言語當然會把兒子逼得崩潰。
我們都知道,心理健康的孩子,一定是有心有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