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總是批評不聽話
大家好,我是從事教育的張老師,“我們平時發現很多孩子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好。”
“我們教育孩子也是講究循序漸進的,所以他們的父母平時很少去批評。”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當然了,這并不是說,每個孩子都會教育,但是孩子往往沒有父母這樣的勇氣。”
“我相信所有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我們要多多的去肯定和表揚孩子。”
“也是,希望在接下來的生活中,大家能夠多多的去關愛孩子,少一些批評教育。”
“現在很多父母平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喜歡批評教育,但是卻沒有表揚孩子。”
我也聽一個朋友說起他的孩子,“這個孩子,數學考試考得很不好,我們都不敢和他說話。”
其實,當我們覺得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更應該問問自己,“為什么不說別人家的父母會鼓勵自己的孩子呢?”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標簽效應”,是指出一個人的行為往往都會根據其標簽所“定義”的行為而產生。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給孩子貼標簽。比如說,你的成績這么差,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呢?你真是太差了!
但是家長一旦給孩子貼上這樣的標簽,孩子會更加有可能會去學習,甚至于慢慢放棄自己,徹底放棄自我。
3.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該如何做到不打擊、不打擊、不批評
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往往會采用打擊、批評的方式,在這種打擊式教育中,家長和孩子的關系變得很糟糕。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太小,經常對孩子使用打擊式教育,這種教育方法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會讓孩子與家長對著干。
其實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多給孩子肯定,對孩子的成績有幫助,這樣孩子才愿意和家長一起溝通。
比如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要與孩子共同面對困難,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成長動力。家長也要相信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且積極地去解決問題,鼓勵孩子向更多的方面去努力,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朝著目標前進。
4、對孩子抱有切合實際的期望
有時候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很強烈,但是有些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過于急切,以至于孩子在達不到自己的期望的時候就開始懷疑自己,否定孩子,給孩子很大的壓力,
家長在孩子的學習上不要有過高的期望,
這樣孩子的壓力不但不會減輕,反而會讓孩子的學習壓力加大。
孩子會開始討厭自己,陷入自卑的情緒之中,這種心理狀態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有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的高期望越大,孩子壓力越大,最后就會出現厭學的情緒。
5、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作息規律,加強鍛煉,孩子的生活習慣也要保持一致,比如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吃飯、何時讀什么書、何時做家務等等,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都要考慮,只有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很重視他的,他才會努力學習。
也要讓孩子勞逸結合,玩耍才是孩子的天性,不要逼著孩子學習,要培養孩子在學習之余下還可以玩耍的習慣。
玩是可以讓孩子放松的,所以有時候寓教于樂也是很好的一種方式,孩子玩耍的時候也是在學習,家長不必過分苛責,但是一定要多陪伴孩子,給孩子安排活動。
最后,家長們也要做好榜樣,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自己不能一直盯著孩子,或者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自己也要看書、學習、看書,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氛圍。
各位家長,你們家的孩子是否也愛看書呢?你們是怎么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的呢?歡迎您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