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東魁為什么孩子不聽話?
爸爸秦南魁最近正忙于生意,媽媽作為家中的老大,要照顧生病的老人。原本說好要照顧老人,結果他媽一下班就喊著讓出去鍛煉身體,自己看書。
看到媽媽這樣的教育,孩子根本不聽,還是不斷地看手機,更加覺得媽媽不尊重他。于是,媽媽開始強行管控。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媽媽的教育方式簡直刷新了我們的認知,我的想法和想法真的是有奇效的。
但是,后來我發現這并不符合我的意愿,而且有的時候并不是孩子想要玩手機,而是她在無聊的時候,會陪著孩子看書。看到媽媽們在看書,自己也會因為想要看書而選擇看書,這樣的“假努力”其實也是一種偽勤奮。
不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偽勤奮卻是因為他們的學習效率高。
我們能看到,很多孩子學習效率高的很少,而且學習時很難受。
這是因為他們知道學習最重要,但卻忽略了學習本身就像吃飯一樣,本來就應該吃這個飯。
但是有一部分孩子,明明知道這種行為不對,可就是因為他們想在學習上有個好表現。
而我們也是如此,一味的去看書學習,其實提高成績的根本不是看書學習,而是去思考自己到底為了什么而學習。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孩子只要有空閑時間,就會坐在電腦前玩游戲,然后再去看書學習,結果都很難考出好成績。
所以,不管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做,家長都要給他一個解釋。
“知道了嗎?”這是一種內部溝通,如果我們說“知道了”,孩子可能就會把它當作“你不該知道的”。
實際上,這是在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在學習上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自己解決的。
這種良好的溝通方法,既可以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也可以避免孩子太過于糾結于家長的負面情緒,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只有當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被信任,當孩子感受到被支持、被信任,當他(她)獲得了充分的滿足感,他(她)才愿意主動去學習、主動改變。
因此,父母要信任孩子,要讓孩子自己有內驅力。
2.保護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其實,如果父母保護孩子的興趣,不讓他有興趣,孩子學習也就沒有動力。
比如,孩子喜歡閱讀、愛看雜書,我們就給他提供各種各樣的書單,讓他挑喜歡的書看,孩子能從閱讀中找到滿足感、成就感。
而對于大部分的孩子來說,唯有讀課外閱讀,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課外閱讀不僅能夠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還能讓孩子對某一事物產生“愉悅感”,從而心甘情愿去閱讀。
那些“要我學”的孩子,總有一個不會逼著自己閱讀的父母
如果我們都去“逼著”孩子看課外閱讀,那我們就要想,我們自己是否也該在這種“愉悅感”里,持續地用閱讀?
有些家長喜歡跟孩子“待在一起”,但當他們出現問題時,我們首先要考慮是不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比如,孩子之前讀的是《小豬佩奇》,突然有一天,他跟我說,“媽媽,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跑步很厲害,他是不是也像我一樣可以?”這時候我就會毫不猶豫地肯定他,“是的,你跑得快是因為你很認真,因為你在跑步的時候全程都在觀察,如果你跑得慢一些,那么這個跑題就錯了。”然后他就會非常認真地看著我,跟我說:“媽媽,我相信我可以!”
我發現,當他跟我談到某個同學,他就會說:“他是最棒的!”“他是最聰明的!”“他是最棒的!”之前,我還特別在乎孩子在班上的排名,因為每次考試我都特別關注他的狀態。
但隨著聊天次數的增多,我才發現,原來孩子是因為我經常跟他聊“某某同學是誰的好朋友”,他覺得很好,所以就經常請他的好朋友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