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不聽話的孩子
經常聽到家長抱怨,說自家孩子沒有好習慣,他的好習慣都是家長慣出來的,你和他說再多的道理都是沒用的,還會讓孩子更加憎恨你。孩子不聽話的本質就是,沒有任何的改變。
所以我們要經常對孩子說,如果你現在不聽話,以后有你自己的工作。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家長們都認為,自己越有能力,越能教育好孩子,所以孩子應該要聽話。但是家長一定要知道,你并不能夠管得了所有的孩子,孩子長大后也會變得非常叛逆。
比如,有的家長會在孩子不聽話時說一些威脅孩子的話,有的家長會在孩子睡覺的時候,大聲訓斥孩子,這些都會讓孩子非常恐懼。家長們不能夠在自己覺得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把這些話說在孩子身上,這其實是一種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在父母心中已經是失敗的、不成功的,在父母心中已經是失敗的,而且是一個失敗的、不成功的、不成功的,這會讓孩子的自尊水平降低。
同時也會讓孩子在面對家長的時候,沒有安全感,害怕家長訓斥自己,不愿意跟家長溝通。
從而,孩子也會對家長產生厭惡感,影響到親子之間的關系。
親子關系不和諧,會讓孩子變得敏感、脆弱
朋友的兒子今年六歲了,上幼兒園大班。因為工作的原因,平時在家里沒有什么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孩子特別喜歡自己一個人在家里面看電視、玩手機。
因為我們平時上班忙,并沒有給孩子玩耍的時間,所以孩子平時也就很少接觸電子產品,并且他們能在玩具、繪本、動畫片里學到知識。
因為我們總是在忙著工作,沒有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玩耍。
我們的時間都被各種各樣的東西占滿了,總覺得工作量非常大,自己的精力都要放在工作上。
所以我們總是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工作上面。
有時候孩子提出要買玩具,或者是想看動畫片。我總是會問孩子有沒有必要,比如:“我們家最近是不是需要給孩子買玩具?”“可不可以?”“我們家的經濟條件是不是允許,你喜歡什么玩具呀?”
孩子看著我們的眼神都暗淡了,就會覺得自己不該有請求,就會覺得自己是不被重視的,產生反抗心理。
這就是典型的被孩子看似“不聽話”的行為。
孩子的“不聽話”行為其實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有的時候,孩子可能只是想和你玩一會兒,家長沒有注意到,就很可能導致孩子在心里產生一種想法:"哦,原來我沒有玩一會?是嗎?"
這種時候家長應該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正確的疏導孩子的情緒,讓孩子不再壓抑自己的情緒,否則后續還是會用不聽話的行為來應對。
3.家長以暴制暴
有的時候孩子聽話是為了保護自己,不惹是生非,也不按照家長的想法去做。其實家長在這種情況下會很容易因為孩子的“不聽話”感到憤怒,可能覺得孩子是在故意跟自己對著干。但是家長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的內心產生“仇恨”,因為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想法。
當孩子聽到這種情況時就會開始產生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做什么都不好,時間長了孩子的內心就會變得消極,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不聽話,父母會發現孩子變得不愛說話,不愛說話。其實這是孩子到了仇恨的年齡,孩子的內心是很痛苦的,這種痛苦是需要時間去熬的。
很多父母要知道,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孩子不可能永遠是你的,他一定會長大,我們需要信任孩子。
小編的朋友小李女兒跟我說過,小時候她看見媽媽就要像媽媽一樣,到了媽媽就會回到媽媽身邊,媽媽就會把她摟在懷里,又抱起了她,直到媽媽在她的身邊,她才放心的去睡覺。小李說女兒長大后從來不需要他抱著,小李的心里才真正的放下了,她覺得女兒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再需要媽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