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孩子得了考前焦慮癥是否休學?
一年多前,我的朋友給我提了一個這樣的問題:孩子今年六年級,只要一到期末考試,孩子就出現頭疼、心悸、胃痛、上廁所、肚子疼等癥狀,應該怎么幫助他?
每次期末考試前,家長都會對孩子說,別緊張,考這點分算啥呀,再考幾分!家長的說這些話,無形中加重了孩子的心理壓力,導致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在班上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在教室里的各個小組隨機抽取一部分同學,告訴他們考試的時間到了,大家都會把自己平時沒敢做的事情先完成了,在這期間,等所有人都完成之后,再統一把成績單交給老師。結果表的分數都沒有達到。
結果可想而知,俊俊原本在班里成績排名倒數第二,而且經常被老師嘲諷,對此,他非常氣憤,但是又無可奈何。
于是,老師和家長在孩子的內心進行了這樣一個較量,超過三分之二的被老師和家長貼上了成績不好的標簽。
俊俊俊的成績一直沒有起色,家長為了鼓勵孩子,經常給孩子一些物質獎勵,比如考試達到多少分,就買一件新衣服,帶孩子去旅行,或者全家去旅行等等。
雖然老師和家長都不太滿意,但是俊俊也在這樣的環境中,漸漸地好了起來。
對于孩子的成績好,很多家長會給孩子買玩具,甚至還會給孩子提供一些零食。
對于成績不好,或者家庭不太好的孩子,孩子并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愛,他們的內心非常的孤獨,為此,他們會變得敏感,也會在意自己是否合群,一旦有喜歡的小伙伴就會拒絕自己。
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產生厭學情緒。
作為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
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不要為了追求成績而絞盡腦汁。
一個快樂的童年,對于孩子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在他們的童年里,父母就是他們的全部。
他們對學習有更高的熱情,對于家長的打罵,也有更多的怨言,而最讓他們感到厭煩的也許就是父母,在孩子的世界里,成績比自己重要,比成績更重要,比吃穿,比成績,比上學,比未來,而這些,在孩子的世界里都成為了奢侈品味。
第二個叛逆的階段:12歲
在12歲之前,孩子的一切都被照料著,所以這個階段,孩子在學業上的壓力,在與人交往的人際交往上的壓力,都能在這個階段得到很好的釋放,所以他們會更加叛逆,容易形成極端。
12歲之后,孩子進入到了青春期,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增強,對于獨立的渴望越來越強烈,這個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有的孩子甚至還會因為這個階段的叛逆而變得更加不聽話,所以有些父母就會覺得孩子不聽話。
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性格特點?
1、自我意識的增強
在12歲之前,孩子的自我意識還處于萌芽狀態,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很多事情都是對自我的判斷,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長大了。他們希望自己能夠獨立自主,但是在很多事情上他們還是“我行我素”,
這個時候他們就會變得不再聽父母的話。
2、獨立意識的增強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會逐漸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不希望父母過多的干涉自己的想法,父母對于孩子的一些想法也不要直接否定。因為這個時候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能力,父母的適當的讓步,孩子不會產生反感,他們會知道這樣做對父母有什么好處,如果他們執意不這樣做,那么父母要心平氣和,用適當的方式教育孩子。
3、嘗試平等的溝通
孩子在有意見的時候,家長不要直接否定,因為這樣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我們不妨采用“以退為進”的方式,試一試,如果孩子說的是對的,就給孩子一個擁抱,讓孩子在這種溫柔的氛圍中,放下戒備,和父母說出自己的想法。
4、尊重孩子的想法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長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應該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讓他們自己去做決定,只有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