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被罰了俯臥撐
新京報訊 9月2日 北京的天氣不太好,我兒子照例去上課,發現兒子這樣一做就會很不配合,讓我很生氣,嚴厲的批評了他,事后兒子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想去學校。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從他的眼神里看到了疲憊與無助,我想,是不是我在教育孩子時過于急躁,讓他產生了反感,以至于他現在都沒辦法專心聽我的話。
這件事過后,我開始深思,是不是我對孩子太嚴厲了。
兒子從2歲半開始,有一天放學后不想去學校,我問他為什么不想去學校,他說不想離開媽媽去幼兒園,我問為什么?兒子說害怕失去媽媽。
我蹲下來安撫兒子,放學后才回來。
然后在兒子心情很好時,我和兒子說,學校每天有很多好玩的活動,還有老師的表揚,同學們的羨慕。
兒子聽了以后,每次都很開心,心情好了,做什么事情都更有動力了。
從那以后,兒子不僅周末會主動要求去上幼兒園,而且每次都會積極地去參加。
如果我們直接拒絕他的要求,他就會一直哭鬧,直到我們滿足他的要求為止。
另外,我們還要給孩子充分的信任,讓他知道我們永遠都是他堅強的后盾,這樣才能讓他有勇氣去面對。
后來,我在網上查閱過很多育兒書籍和心理醫生的建議,經過一番全面的思考后,我才明白,對于孩子的哭鬧,我認為完全有必要妥協。
我們應該怎么辦?
正確的做法
我們可以在不影響孩子的前提下,盡量避免任何孩子哭鬧,因為只要孩子一哭,立刻滿足孩子的要求。
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去發泄情緒,并且告訴他發脾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我們還要教會孩子不要被別人的負面情緒所影響,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一定要學會自己面對并且努力去解決。
如果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不妥協,那么孩子下一次就會使用哭鬧的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我們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告訴孩子正確的解決方法,讓孩子明白自身是怎么做出了錯誤的行為,如何才能避免因為這種錯誤的行為讓我們家變得更加煩悶。
孩子的每一次鬧脾氣,都在告訴我們,他需要幫助。
每一次的情緒爆發,都是在告訴我們,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也有自己的情緒,需要被理解。
就像我家孩子之前經常被打,因為我要上班,所以每次下班回到家,他就讓我把手機給他交給他保管,他說:“媽媽,等我玩完了這一局,再陪我玩。”
我心里有點不高興,但是還是尊重了他的選擇,給他買了部手機,讓他自己保管,避免他以后再想玩手機就晚了。
現在的孩子幾乎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把作業寫完,然后再玩手機,如果作業沒有完成,他就會一直玩,直到作業全部完成,然后我才會允許他玩。
這種方式其實是比較正向的,能很好地幫助孩子培養自律,他律他制,而且孩子學會自律后,可以更自律,并且玩手機的時間也會減少。
所以說自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要總是覺得孩子只有學習才最重要,那我們想孩子有沒有自控力,我們就得先讓孩子學會了。
培養孩子的自律,也是我們父母的責任。
真正成功的教育,從來都不是父母的監督、管控、要求,而是孩子自我管理的體驗,這種經歷會讓孩子深切體會自律,通過自我管理,孩子才能明白自律的意義,而自我管理的路,需要他自己親自去走。
-END-
策劃:M T
作者簡介:
M T
1,給孩子空間,尊重他的成長
2,不要嘮叨,信任他的成長
3,不要讓他困擾你,他有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