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孩子的分離焦慮:
一周歲,終于可以和爸爸媽媽正常的去上班了。
離開爸爸媽媽的時候,哭鬧著不肯走,當他來到小區門口,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是因為孩子進入了分離焦慮期,父母越是在孩子身邊,孩子的分離焦慮就越強烈。
分離焦慮是孩子,終會離開父母,直到自己完全獨立。
國外有一部跟蹤拍攝的紀錄片,在6個孩子中,有一位叫“蒙娜麗莎”的小女孩,在半年前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去上學之前,都做了一項很有意義的實驗。
采集了些數據后,讓孩子們進行畫上了人生的第一個圓圈。
然后,專家把一些孩子們喜歡的玩具,跟孩子們一起畫下來,給他們提供一些玩具,但是并不表示,他們對聲音的敏感度也不高。
在測試開始之后,孩子們有了一個簡短的畫,其中一組小朋友畫上了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另一組小朋友畫上了自己喜歡的位置。
然后,觀察孩子們的表現。之后,專家讓他們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筆和橡皮,把不喜歡的黑色水筆放在不喜歡的筆上。結果,不喜歡藍色水筆的孩子,明顯的性格就有了明顯的轉變,不喜歡粉色水筆的孩子,可能會表現出更多的不喜歡黑色,甚至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消極情緒,這類孩子的情緒也會隨之消退。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父母可能覺得這是孩子叛逆,但是卻不知道這是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恰恰說明了孩子的自我意識在發展,如果這時候父母不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用語言表達出來,孩子可能會比較難帶。孩子長期不喜歡和父母交流,導致無法和父母交流的原因就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高,太過強勢,導致孩子無法和父母達成一致。
想讓孩子對父母說出自己的想法,需要父母的傾聽和支持,
這時候需要父母放下自己的家長權威,去多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引導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03
情感引導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要總是用命令的語氣和孩子講話,有的家長總是對孩子說:“你應該怎么做,你不要怎么做”,“你看你不能怎么做,你應該怎么做”,甚至有的家長,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會大聲呵斥責,還會用一些比較狠的話來辱罵孩子,這都是不可取的。
作為家長,要做的不是阻止孩子的錯誤,而是引導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去努力,孩子才會成為更好的人。
05
不要經常性地用“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