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媽媽焦慮孩子的成績,孩子的表現怎么樣怎么樣怎么樣。
家長焦慮孩子的學習,孩子的表現怎么樣。家長焦慮孩子的生活,孩子的前途怎么樣。
似乎家長的焦慮狀態與孩子的學習成績息息相關。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家長的焦慮狀態有三種類型:
一種是父母
很“佛系”,不允許孩子出半點差錯,而是步步緊逼孩子要贏;
一種是家長
,會在孩子有一些錯誤和失敗時,加以打擊,斥責,甚至打罵,卻不允許孩子再次受挫;
一種是父母
,很“虛榮”,喜歡拿孩子的短處跟別家孩子的長處比,對孩子說“你怎么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最可怕的是,最后把孩子的自信心給澆滅了,而這種愛的匱乏感,也會嚴重影響孩子對學習的熱情,讓孩子慢慢失去對學習的興趣,不再愛學習。
這時候,父母就應該為孩子創建一個“鼓勵式”成長環境,經常與孩子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
三、目標拆解
曾經有這樣一個視頻,是在視頻中一位媽媽說,自己的女兒小時候成績總是很差,而且特別愛玩游戲,經常玩到深更半夜,甚至通宵達旦,白天還是精神狀態,不愿意起床,不想吃飯,經常請假。
經過老師和女兒的溝通,和孩子的媽媽之間的對話也算是流暢了,但是從聊天中,小女孩媽媽說到,她特別擔心孩子,總希望孩子可以贏在起跑線,讓她將來可以取得優異的成績。
但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小女孩在心理老師的引導下,不僅成績有了提升,還有了更多的時間玩游戲,這讓媽媽十分的擔心。
為了避免孩子這樣的情況發生,媽媽想出了各種辦法,可是都是無效的。
想了想媽媽也沒有辦法,孩子回到了家,他就會趁著媽媽不在家的時候,跑出去,跑出去,怎么都行,于是媽媽又給孩子規定了一個用手機的時間,并且嚴格的把孩子叫到身邊,監督孩子玩手機。
可是父母的這種做法,并沒有起到監督的作用,反而讓孩子與父母的關系越來越差。
其實,在教育學家眼里,孩子一旦有了手機癮,多數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玩手機的態度不正確,讓孩子對手機產生了依賴。
家長們在抱怨孩子沉迷手機的時候,也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在孩子面前常常玩手機。如果是的話,那就先做好榜樣吧,下班后,一家人聚在一起,只顧著手機娛樂,孩子也不會有樣學樣,跟著手機一起玩耍。
如果是玩手機,那就跟孩子制定一個使用規則,限制玩手機的時間,比如每次只能玩十分鐘,而且必須是父母買回來的,如果自己不遵守,就不能玩。
4、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在培養孩子的興趣方面,麻將也可以鍛煉,畫畫、跳繩、書法、舞蹈、武術等等,可以培養孩子其他方面的興趣愛好,只要多鼓勵孩子,孩子就不會沉迷手機,
手機就會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手機也會成為家長的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對于孩子玩手機這件事,家長要了解的一點是:孩子為什么會沉迷于手機?
孩子為什么會沉迷于手機?
1、家長長期以來都忙于工作,沒時間陪伴孩子
家長經常會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顧,而爺爺奶奶帶孩子通常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手機或是電腦里的游戲、動畫片、動畫、電視劇等等。
孩子在家的時間都比較少,家長忙于工作,根本沒有時間能陪孩子,孩子就會通過手機來尋求父母的陪伴,從而讓孩子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孤單。
2、父母總是忙于工作,忽視了孩子的需求
有的家長平時在家里總是不關注孩子,為了哄孩子,給孩子玩手機,讓孩子看動畫片,孩子可以安靜下來,不用安靜下來。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一種依賴心理,對手機也就沒有什么興趣。
有的家長忙于工作,沒時間陪伴孩子,于是就扔給孩子一部手機,讓他自己去玩,讓他自己去看電視,或者讓他陪著孩子玩,這樣孩子就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事情上。現在的小孩子就是一個愛動,愛鬧的人,如果把孩子交給這樣的手機,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關愛。如果父母能做到上述的話,孩子就不會沉迷于手機,那么當孩子玩手機的時候就不會再沉迷于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