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每天都被訓哭,并且每次都是自己最生氣的時候,但是往往在自己生氣的時候也是得不到解決的,孩子不聽話還愛哭,這都是因為家長的控制欲太強,把自己的焦慮帶給了孩子,所以導致孩子出現情緒問題。
麗麗的孩子今年剛上小學三年級,平時是一個很乖巧的孩子,但是在教育方面卻一點也不上進,孩子總是以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看起來并不是那么活潑開朗。
于是麗麗以為是因為孩子對于學習的興趣愛好比較重,所以才會出現總是寫著寫著作業就會哭泣的情況,所以麗麗才會把這一切告知了丈夫,他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也受到影響,所以就讓麗麗去給孩子報了很多的興趣班。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但是這些培訓班什么時候開始都是管不住孩子的,即便是給孩子報了興趣班,也沒有從根本上去解決孩子的問題,孩子在興趣班結束的時候反倒是哭著不愿意去,并且抱怨說學校里面太無聊了,要不然根本無法應付,等到了高年級的時候孩子也是這樣的情況。
02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愛學習愛學校就是不愛學習,其實孩子愛學習只是因為孩子對學校里面的學習感到興奮,所以才會把學校里面的知識學得非常的輕松,而自己不會學習,自然而然的就會厭學了。
事實上在心理學上面對于一個人的學習,并不是要進入一個很神秘的領域里面去學,而是要進入一個很有趣的領域里面去學以致用。
那么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孩子不愛學習呢?為什么很多孩子明明是非常熱愛學習,但是就是不愿意學習,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沒有更感興趣的事情,而且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成就感,所以就會通過游戲去。
那為什么有些孩子為什么會沉迷于游戲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原因。
1.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缺少成就感。
孩子如果是在現實生活中缺少成就感的話,他就會尋找一種能夠讓自己贏得別人掌聲和認可的方式,而游戲的方式能讓他獲得一種虛假的自我展現方式。
在這個世界里面,人人平等,所以,大家肯定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天之驕子”,所以,他們才會有很多人認為,這種所謂的“社會敗類”的人就是社會敗類。所以他們才會有更多的人認為,游戲就是他們的精神寄托。
2.游戲能帶給孩子成就感。
孩子在游戲中能夠很容易獲得現實世界的成就感,所以,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他就會在游戲中立下“在我能做到的努力之外,再努力也能做到”的信念,然而在游戲中,他只是一種角色扮演的游戲角色。在現實生活中,他的角色也可能是同學、老師、教練,甚至是陌生人。
3.游戲中的成就感。
有些孩子在現實中很難獲得成功,他們被評價為什么要努力,為什么要努力,卻沒有得到認同。比如,游戲中經常有各類的設定,每一次的失敗都在擊敗孩子的內心,讓孩子失去了對自己的信心。
正如美國幼兒園教育專家杰弗里.伯恩斯坦說的那樣:“如果父母不給予孩子恰當的鼓勵和贊美,他們就不能夠勇敢地接受自己。”所以,請不要對孩子的“失敗”過度夸獎,有時候適當的夸獎孩子,他們也能幫助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下次就不會害怕去嘗試了。
4.科學的發展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領域,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他的天賦都不一樣,因此我們應該允許孩子出現“失敗”,當孩子表現出自信時,我們不要一味地指責,而是給孩子更多的鼓勵,當孩子進步的時候我們要及時地給與肯定。我們的孩子可能是天才,也可能是個蠢材,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他們,應該鼓勵他們繼續努力。
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失敗是成功之母,要告訴孩子成功并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知識,而在于方法正確,堅持不懈,永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