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怎樣和孩子溝通(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怎樣和孩子有效溝通)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看了這段視頻,真是讓人痛心,又一個家庭悲劇發生。現在每個家庭的孩子全是捧在手心里的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是每對父母所期盼的。但教育方式各式各樣,五花八門,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目前最多的是孩子從兩三歲就開始報興趣班,隨著年齡增長,科目也越來越多。但很多并不是孩子本人所喜歡的,而是父母強加給t們的。在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都讓孩子倍感壓力,回到家還沒有自己的時間。如果沒達到父母的要求,有些父母就會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攀比,說:“誰誰誰家的孩子,成績是多么的好,多么的聰明,那么的乖,你怎么這么笨呢?”有些更會邊說邊打,也不管有沒有外人看見。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尊嚴,這樣的做法,傷了t們的自尊,有部分孩子就會起逆反心理了。在教育孩子時,找準時機,心平氣和像朋友一樣的溝通,不是更好嗎?
有一部分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祖宗”,不管在什么情況下,孩子的一句話就是“皇帝”下的“圣旨”一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遇到什么事都有父母承擔。當他們自己一個人時,突發情況會讓他們手足無措,不知道怎么面對。
我有個朋友家的孩子,從小嬌生慣養,事事都是順著他,讓他們開心的是孩子也爭氣,每次考試全年級前50,這樣的成績不算差了吧!最終考上一本,畢業以后找的工作也不差,到現在在家啃老。因為出入社會以后,沒人把他的話像他的家人那樣當成“圣旨”。稍微不滿就辭職,也接受不了批評,工作換了十幾個,最終一事無成。好好的一孩子就被他所愛他的家人毀成了啃老族。
讓每個孩子都有個快樂的童年吧!孩子雖是父母私有的,但不是父母的“私有物”,我們不溺愛孩子,要讓孩子有自主能力,不要事事都由大人承包了。孩子犯錯一定要讓t們自己買單。不給孩子空間,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不管怎么聰明怎么乖巧的“提線木偶”,t們就會真的長成父母所期望的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