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不聽話哭鬧,老師說了孩子幾句,結果孩子嚷了老師幾句,老師也不理,家長就讓孩子回家反省,自己回家教育。
老師找家長說明情況,結果家長也是來學校說明情況。
家長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是并沒有注意到,自己也是一個教育工作者,老師應該教育孩子的話,該管的時候還是要管的。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可是,怎樣教育孩子才是最正確的呢?
對孩子要求嚴格,卻又不太讓孩子“變好”
樂樂爸爸是一個公司的老板,樂樂爸爸從小就要求樂樂樣樣要爭氣,不然就不高興,動不動就把樂樂打哭了。
樂樂剛上小學,開始樂樂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家長會上,樂樂爸爸總是對孩子說:“讓你去上學,你就是不聽,你這樣的成績能考上什么大學?”樂樂聽到這句話,覺得很傷心,爸爸把樂樂的手機收了,不讓他再玩了。
可是,樂樂上了三年級以后,卻像變了個人似的,不好好上學,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及時完成,連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交了。樂樂媽媽發現,樂樂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還經常和父母頂嘴,甚至出現了在家不尊重父母的行為。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樂樂的學習成績也不理想了,樂樂媽媽又著急又氣惱,這都初二了,玩手機的時間變成了多方面的,應該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可是,孩子不僅對學習提不起來,還開始與家人頂嘴,嫌棄家人不尊重自己,對家人太苛刻。看到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家長也是感到非常的苦惱。
孩子不愿意與父母溝通,主要是因為父母不懂得如何溝通,很多父母認為,和孩子溝通就是和孩子在一起吃個吃飯,其實這種溝通就是指與孩子交流,但其實很多父母認為溝通就是孩子在不聽話,或者是在抱怨,甚至是抱怨,而且孩子的表達能力差,說出的話總是讓家長難以接受。
因為不懂得溝通,很多父母還沒有真正地了解到孩子。在溝通的過程中,如果家長沒有注意到孩子的情緒,沒有從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甚至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那么溝通就會大打折扣。
而溝通是孩子與他人交流的橋梁,溝通中的正確方式,會對孩子的性格養成產生巨大的影響,有的孩子會因此而出現“抑郁癥”,甚至會走上極端。
因此,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應該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溝通方式要注意方法,不能過于強勢,更不能以命令的口氣去交流,否則適得其反。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這里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里你能發現最實用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