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孩子不聽話被打了20大板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下,孩子不聽話都被打過屁股,而孩子不聽話時被打屁股的孩子大都有以下幾個特點。
1、怕受到“棍棒教育”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大部分的父母都認為,這樣的教育方法不聽話會被打,否則就會成為家常便飯,長此以往,會讓孩子更加不聽話。
這時父母會很生氣,沒有耐心地對孩子,說一些諸如“你給我在這干什么?”此類的話,孩子聽了后會不服氣,會產生逆反心理,并會陽奉陰違。
2、棍棒教育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一旦看到孩子做錯事就會拳打腳踢,雖然很有耐心教導孩子,可是,孩子仍然會表現出恐懼心理,這會讓父母“為孩子好”,殊不知,這樣的行為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3、嘮叨會使孩子變得懦弱沒有主見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最喜歡嘮叨的就是“你怎么這么笨,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我教你多少遍了,你還不會”“你太不聽話了,我來教你吧”等等,這些話語是最傷孩子的,長此以往會讓孩子變得懦弱沒有主見,同時也會讓孩子失去自信,最后會讓孩子變得自卑,不敢與人交流。
4、對孩子的要求過于嚴格
不少父母自己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常常把自己的愿望放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一旦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就會嚴厲的訓斥孩子,或者是在旁邊不停的指責孩子,甚至是命令孩子,導致孩子的內心沒有安全感,變得越來越自卑,不愿意與人交流,時間長了,孩子也不會與人溝通交流,慢慢的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所以父母要注意從小就給孩子定下正確的標準,在孩子達不到的情況下就不要用暴力的手段去解決問題,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所以當孩子的情緒已經爆發的時候,父母要做的不是去斥責,而是要正確的引導孩子發泄情緒,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去理解孩子,去幫助孩子。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要做到正確的引導,而不是打罵,那么父母就應該選擇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的責罵孩子,等待孩子的成長。
我是甜橘媽媽,是一名兩歲寶寶的媽媽,經常與大家分享育兒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的家長朋友,如果您有育兒方面的問題可以給我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