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焦慮怎么回事?
如何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到底是孩子不喜歡學習,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不對?
01
對于育兒焦慮,很多家長都存在一定的誤區,特別是“輸不起”這類情形。
那么,父母到底該如何看待孩子的學習問題?
01
對于這種“輸不起”的表現,心理學家認為,第一,孩子的天生焦慮程度高。
一個2歲半的孩子,完全可以準確無誤地預測他的未來。他不愿意接受自己不好,他害怕自己的低價值感和成就感一文不值。他好擔心自己未來不能滿足父母的期待,害怕自己不能成為一個好爸爸、好媽媽。
他和父母都在否定自己,都在放棄自己。
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厭學?
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主要有三種原因。
首先是孩子自我同一性未能建立
,即孩子把自己當作是別人的評價對象。
孩子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之上,覺得自己不成功是因為自己智力的問題,或者孩子的智力與能力無關。
然后是孩子在學校里,處處都是別人的評價,比如成績好、優秀、人品好、樂于助人等。
當孩子不能勇敢的評價自己的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不配、不配得到他人的欣賞和認可,總是被批評,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當孩子的成績不好,感到沒有價值感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厭學、逃學、曠課、甚至是自殺,有時候還會選擇死記硬背來逃避現實。
另外一種厭學的原因是孩子產生畏難情緒,不想去面對挑戰。
他們害怕學習,害怕考試,害怕在人前表現自己。
這種畏難情緒跟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有很大的關系,因為畏難情緒在孩子的學習生涯中是很重要的一環。
畏難情緒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影響,家長如果想要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那么就要先了解孩子畏難情緒的來源,然后再尋求解決的方法。
02 遇到困難的孩子,家長應該如何面對?
面對孩子的畏難情緒,家長不能逃避,更不能打罵,而是要有原則和方法。
1.家長要樹立堅定的信心
在面對孩子的困難時,家長一定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能有畏難情緒。當孩子遇到困難,家長不能和風細雨,一味的安慰或者指責,要采取漸進式的方式幫助孩子解決困難。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家長要耐心的給予幫助,幫助孩子尋找方法解決困難。
2.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孩子對事物的認知不同,難免會出現認知不同的偏差,家長要用耐心和愛心去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強項,然后再慢慢將自己的弱項逐漸加強。
家長在幫助孩子克服困難時,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成什么樣,而是要引導孩子如何將其化為自己的優勢,如何在這個領域內化為自己的翅膀,將自己一生的財富化為自己的光。
3.家長要明確自己的責任
家長要清楚自己的職責,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他的引路人,他們的成長之路有自己的道路,無論在何時,父母都應該為孩子指明方向,引導孩子快樂成長。
家長應該記住,只有父母不斷的成長,孩子才能一直進步。
4.家長要學會和孩子一起成長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里面,家長是主導,孩子也是跟隨。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中龍鳳,因此,就會把自己的愿望強加在孩子的身上。當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愿望時,就會斥責孩子不懂事,翅膀長硬了。
作為家長,我們都是第一次當家長,沒有經驗,很多問題并不知道怎么解決,只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各種困難,然后就因為各種原因,壓垮了孩子。
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很多可能性的話,家長一定要好好和孩子溝通。
家長不要太過于看重成績
以前看到過很多人在作文《我的愿望》里面寫到“請愿景”:
上大學前,我對高考并不了解,以為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段經歷,大概就是找一個環境和自己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