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了不聽話怎么溝通?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種問題。
比如孩子說臟話,你怎么說?
孩子說:他(孩子)不知道什么是臟話。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你怎么做,你都不會滿意。
孩子說的話沒有問題,可是你說臟話讓他(她)真的“聽”到“懂”嗎?
他說的話到底是“懂”還是“不懂”呢?
你聽明白他說的話嗎?
你可能有這樣的困惑,在說這句話之前,你有了答案,對嗎?
以下是我的一些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 不要跟孩子說“不”
“冷”這個字有些講究,特別是語言的使用。
“冷”是一個詞的意思,因為它的意思就是“冷”,有些冷的意思是指身體缺乏對溫度的感知。
孩子是很單純、很任性的,他們可能對溫度沒有感覺,對溫度的感受沒有感覺,所以不會覺得冷。
有些家長就是沒有一個“溫度”這個概念,覺得自己的冷是屬于自己的,他就應該對著孩子的身體到處流汗、受寒,可是孩子卻總是認為冷。他們認為孩子應該對溫度計有感覺。
其實溫度計沒有錯,對于小朋友來說,摸摸大象的底部也沒有錯,但是家長覺得孩子應該是熱的。如果孩子燙傷了,家長就必須要給孩子做擦手,不然,孩子就會覺得不燙傷了。
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孩子變得更加的任性、更加的暴力、更加的不講理。
6、如何解決孩子的情緒
其實情緒是需要練習的,孩子在幼年時期應該練習怎樣的情緒。
父母要做的,是在孩子童年時期教會他正確的情緒管理。
首先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情緒。
孩子很多時候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有負面情緒,當孩子出現(xiàn)情緒時,一定要及時的引導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一些有趣的情緒練習,慢慢的能夠讓孩子掌握自己的情緒。
如果孩子情緒不對的話,家長也可以找一些孩子比較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表演”,以此來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若是孩子的情緒確實比較嚴重,那么就需要父母找一些孩子喜歡的動畫片或者是動畫片之類的,讓孩子的情緒變得積極。
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能夠理解自己的情緒,學會情緒管理,這對孩子的一生都非常重要。
2. 和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孩子發(fā)脾氣時,家長要及時引導孩子。
對于孩子發(fā)脾氣,家長也應該做好引導。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發(fā)脾氣時,總是采取命令的語氣和孩子溝通。
比如家長想要孩子吃飯,孩子不愿意,家長就直接拿著碗里的飯碗,硬著孩子吃下去。
這種情況下,孩子的脾氣就會變得非常暴躁,這就會對家長造成一定的困擾。
家長不要急于求成,應該循序漸進,讓孩子慢慢的明白自己的問題所在。
3. 引導孩子正視情緒
當孩子不開心的時候,家長不要過度的責罵孩子。
不要對孩子進行打罵,也不要強迫孩子吃藥。
因為孩子的年齡還比較小,大腦還沒有發(fā)育完全,看到一些負面的情緒時,也會產(chǎn)生不好的影響。
而且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家長的這些行為也會讓他們很緊張,也會影響到他們的情緒。
而且長時間這樣會讓他們產(chǎn)生一種心理上的壓迫感,他們自然而然會產(chǎn)生很多的負面情緒,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正視情緒,教會孩子去分析自己的情緒,從而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
當孩子知道自己現(xiàn)在的情緒是正常的時,他們就會減少很多的抵觸心理,反而會愿意去聽從家長的教導。
4、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
家長如果能夠了解孩子內(nèi)心的想法,就可以知道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負面情緒,如果知道原因就可以對癥下藥,給孩子開導。
如果孩子遭受了比較嚴重的委屈,家長能夠理解孩子,能夠安慰孩子,那么孩子自然也就不會輕易的去做出事情,
孩子和父母之間也會變得更加的親密。
我們作為家長要知道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不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給孩子建議,而是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這樣孩子才會更愿意去和父母溝通,也能夠理解父母的想法,親子關系變得更加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