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打一頓打就好了。
孩子犯了錯,打一頓就好了。
但是在很多家庭里,因為父母為了讓孩子不要再犯,就會奉行一些所謂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父母的打壓下,孩子們為了保護自己,什么事情都不敢去嘗試,當然,他們也就習慣了別人對自己的夸獎,變得不敢犯錯誤。
2、怕挨打
在孩子的心里,有“我已經是大人了”的想法,只要是自己做錯事,那就是自己的大錯,什么事情都不敢做,認為自己是大人,不需要別人
。
這種思想導致了他們根本不敢犯錯誤,因為害怕父母的打。一旦犯錯誤了,就會害怕挨打,就會覺得可以躲避父母的打罵。
3、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在孩子的心里,自己的想法就是對的,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家長的意見就是對的,在這樣的思想下,孩子就會覺得家長是對的,所以就會不想聽家長說話,變得越來越叛逆,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父母應該怎么做?
1、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哭鬧時,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被孩子的情緒所控制。耐心的和孩子溝通,告訴他“爸爸媽媽情緒不好,不能解決問題”,并且不能妥協。
很多家長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就會失去理智,出現對孩子打罵,言語恐嚇的行為,但是孩子還是不聽父母的話,那就是在家長的打罵之下,家長的情緒變得越來越暴躁,陷入惡性循環,親子關系越來越差。
2、要耐心傾聽孩子
孩子哭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他一定是很難過的,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用手去抱住他,或者是伸出胳膊去抱住他,或者是握著他的手,等他安靜下來,再去和他說明情緒。
我們應該抓住孩子的手,在孩子感覺自己不舒服的時候給他安慰,也可以和他一起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不應該只有情緒,我們也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只有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控制別人的情緒。
圖片來源于網絡
3、跟孩子一起進行安全教育
有句話說: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他有勇氣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
當孩子做錯事,父母應該在事后給孩子講一些道理,讓孩子明白,做錯事不可怕,只有自己承擔錯誤,承擔相應的責任,孩子才能正視自己的錯誤,學會自我反省。
給孩子機會,就是給孩子留出自我反省的時間,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然后才能在成長中不斷改正錯誤。
4、父母要學會及時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
學會放手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愛學習的孩子。
首先,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孩子總是依賴父母,自然也就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連自己思考的能力都沒有。當遇到問題時,他就不會反思,也不會思考。
其次,父母不要助長孩子的依賴心理。
父母要從小就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樣他們才能在以后的人生中不會過于依賴父母。
這一點非常重要,在平時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之所以說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就是要讓孩子學會獨立。
比如說,父母可以讓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自己學著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可以對自己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自己只是一個煮雞蛋的工具。
這里的關鍵,是讓孩子能夠獨立思考,而不是父母的幫助。
這一點父母從小就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獨立的意識,孩子能夠自己去制定目標,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么,能夠按時完成目標。
獨立完成目標
二、為孩子制定目標,為孩子確立前行的方向。
有的父母會說,我對孩子很關心,很愛他,為他吃穿,給他買衣服,送他去上學等等,可是,我們也要給孩子設立目標,目標不是給孩子一大堆,而是應該和孩子一起定。
比如,是什么時候讓孩子養成了閱讀習慣,他也會很認真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