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焦慮英語
在近日,教育部的回復有一些家長和老師們反映,在學生的教育問題上,因為自己和孩子的焦慮,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而焦頭爛額,經常對孩子過度指責,甚至是和自己對著干,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家長的焦慮越來越高。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曾做過一次關于中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現狀與期望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生最不滿意父母的12種行為中,“說話不算數”占43.6%,排在第一位。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每次家長會,在問及“孩子個性如何”時,總能聽到這樣的問題:
“我的孩子不夠優秀,經常在班上惹是生非,讓老師和家長很是頭疼。”
“每次孩子成績下滑的時候,我都要問他們為什么,他們卻總是一副不耐煩的態度。”
“孩子考得差,回家就躲進房間,我問他們有什么問題,他們卻說我什么都不知道。”
可見,成績單是一個家庭的晴雨表,家長們不應該把成績單看得過重,而應該鼓勵孩子們的每一次進步,并給予鼓勵。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如今我們一談到孩子的教育,就如臨大敵,一點就炸。”
“說實話,我覺得有的時候確實是很焦慮,但還是很理解,畢竟我也是從那個時候過來的。”
“我很擔心這種狀態下的孩子,未來不能順利度過,可能會因此吃大虧。”
“但是,我現在更需要更多的是幫助孩子去探索他的內心,去了解他為什么這么想,他的目標是什么?他渴望從哪兒去追根究底,而不是在監獄里去經歷那些他曾經經歷過的,讓他深感痛苦的事情。”
“而我們總是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幫助他們去挖掘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其實很多時候,他們是在跟我們的情感聯結,他們渴望我們理解他們,他們需要我們去傾聽他們,我們需要他們去認同他們。”
讓大熊孩子自己做主,其實是在緩解他們的焦慮,緩解他們的失望和迷茫,這就是親子之間情感鏈接的紐帶。
二、如果你有觀察到你的孩子在擔心什么?
他們需要你的關注嗎?
那就讓他們來展示一下吧!你會發現很多時候,孩子其實也并不擔心自己的事。
“我也曾經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比如作業太多,父母會催我寫完,會說:“你怎么還沒寫完?寫完作業就知道玩。”
甚至很多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父母還會跟他們說:“這道題多做不就會了嗎?這么簡單的題你都會。”
比如在學習這件事上,父母只會用自責的口吻要求孩子:“怎么又錯了,錯這么多?!”
如果父母真的有情緒,那么孩子也會有壓力,只有孩子感覺到了壓力,他才會鼓起勇氣去面對困難。
當孩子感到壓力時,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去找到他們壓力的來源,讓他們做出選擇。
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開始,做出決定,孩子會感覺自己的力量變得更加強大。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體驗到成就感,這些感受可以轉化成他們內心的力量,讓他們努力去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
當孩子能夠感受到成功的時候,孩子自然會覺得滿足和有成就感。
當父母與孩子合作完成任務時,不僅可以加深親子關系,還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
二、為人父母的“自戀”會影響孩子,孩子的情緒也會起伏不定
我們在生活的過程中,最初是通過語言來構建一個關系的,父母跟孩子的互動中,就是通過語言來傳遞一種價值感。
例如,當孩子想要和朋友出去玩,父母會說:“你出去玩多久了,不要總是玩手機!”
當孩子想要購買某個玩具,父母會說:“玩具多少錢啊?我們家的錢都是你辛苦掙來的,這個玩具恐怕你很貴,但是我們的預算每月只能買一箱(需要大人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