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老爸打自己
每一位老父親都是愛寶寶的,但是,身為爸媽卻容易因為小事,習慣性的控制孩子。尤其是在很多時候,一個小小的細節的,就會變成孩子難以管教的原因,甚至會將孩子揍得體無完膚。
隨著兒童年紀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渴望“得到”自己的權利,并且通過說“不”來體現自己的價值,從而對父母產生反抗。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就像孩子對爸爸媽媽的態度一樣,只要爸爸媽媽覺得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就直接打他們。
那么,這樣的行為,無疑就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律,讓孩子在挨打后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是弱小的,孩子就會頂嘴反抗,因為在他們心里,爸爸媽媽都是我的依靠。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二、導致孩子的叛逆期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一書中指出:
不論什么時候,當我們命令或者強迫孩子做事情,就會導致權力之爭。
在親子之間,如果家長總是“統治”著孩子,勢必會引發孩子的叛逆。
所以,家長與其威脅、嚇唬孩子,不如考慮一下如何讓孩子認識到錯誤、改正錯誤。
1.家長可以蹲下來和孩子交流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孩子聽到父母的指令,才會明白,有些事情要承擔,而且要更好地做。
要讓孩子知道,他的所作所為是有父母需要去面對的。
2.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為孩子樹立信心,讓孩子知道他不是孤軍奮戰。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勇敢,也要勇于承擔起責任。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即使在他們犯了錯時,父母依舊會“托舉起”。讓孩子知道,不管他是處于什么處境遇,父母永遠都是他們堅實的后盾。
3.當孩子失敗時,要及時給予鼓勵
失敗是人生的常態,孩子正確地認識挫折,才會懂得珍惜。所以,父母要及時鼓勵孩子,讓他們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失敗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有成功了才能獲得成功。
4.多陪孩子參加戶外運動
鼓勵孩子多參加體育運動,讓他們發現,人的潛力是無窮的。
二、父母應該如何利用課余時間,做好對孩子的監管
1.經常帶孩子出去玩
其實,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孩子在課余時間,應該多去戶外運動,運動能讓孩子體內產生更多的多巴胺,幫助孩子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能量,從而找到自信心,鼓勵孩子多和同學們一起玩耍。而運動能讓孩子有更好的表現,能讓孩子更加聰明。
2.多陪伴孩子
每一個人都需要有自己的朋友,有的孩子放學回到家,一個人就會抱著手機玩,并且常常對外面的事物表現出一種癡迷,那么家長就要多陪伴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這樣孩子才會更加愿意與外界的朋友相處,更加的交流,從而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3.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如果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較差,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如走出去玩,周末的時候帶孩子去游玩,或者是安排一些與學習無關的活動,讓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更加濃一些,這樣孩子就會更愿意去學習,而不是會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手機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很多的行為習慣和處事方法都是與父母學的,所以,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那么就要先改掉自身壞習慣,多花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不孤單。
結語:
孩子沉迷手機對于父母來說,其實是非常無奈的,但是通過了解之后,也能夠發現問題所在,其實是可以避免的。這種現象的本質就是父母只顧著將問題交給手機,而忽略了孩子的內心需求。父母要能夠更多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一起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只看到孩子的問題。
【筆者寄語】
教育孩子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父母也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成長,為人父母更是需要不斷地自我完善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