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打手,很多時候是大人自己先下手沒輕沒重的,大人沒事,小孩子就不會輕易被“抓到”。
給我幾個印象深刻的一個小例子。
之前我們家孩子因為一個親戚來了,本來開開心心的,但是,當我們一起出門時,她不聽話,于是就抓起桌上的糖紙,開始在家里哇哇大哭,還狠狠的扔,還把剛剛收拾好的桌面弄得到處都是。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們讓她不要這樣做,她就“啪”的一聲把桌子上的糖紙全扔了出去,還一臉的不高興,瞪著我們說,讓我們不要這樣做。
我當時看到孩子一開始的表現并沒有達到我們的期望,當時就覺得孩子很不懂事,做事情都有始有終,不知道珍惜,這就是所謂的“拖延癥”,后來我們又跟她溝通了幾次,告訴她每次我們好好講話,都會得到她的不高興的反饋,她的行為也就逐漸改善了。
那一周過去后,我還有一些工作沒做,她也沒來打擾我,整個人很開心。
很多人后來也總結了,那就是拖延癥如果真的要重來,如果真的要想辦法改變,就必須改變。
在這里,我要再次強調,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好的習慣。所以,你可以偶爾的“拖延”,偶爾“拖延”,這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們當然可以偶爾的“拖延”,如果這種“拖延”不是故意的,就可以偶爾的“拖延”。
我們沒有被“拖延”所困,我們還可以繼續拖延下去。
那么,我們當時的拖延是怎么處理拖延的呢?
1、拖延=“拖延”
當你拖延,是因為你本身對這件事無感。
這時候,如果你發現你父母催促你,催促你,你“拖延”。
這時候你有沒有想過,你的父母正在離開你身邊,他們為什么會拖延?
如果是,那么你會怎么辦?
很多人會覺得很難受,因為你在拖延。
但是拖延的背后,其實是一個邊界很清晰的信息,你真正需要的是“可以預見的未來”。
你有沒有想過,這個信息是我什么時候開始產生的?我到底想要什么?
如果你的父母沒有當初對你要求你的時候,你是不是會害怕?
是不是覺得父母禁止你,會扼殺你的興趣,會控制你?
當你覺得被父母控制時,你是否會想,我究竟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我想要過怎樣的生活?
然而,當你真的長大后才發現,這世界上有太多的選擇,不是你要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所有選擇,都是父母為你做出的。
是你想要的樣子,就不要去做父母的舉動。
當你成為父母的時候,你的孩子也將成為你的樣子。
愿每個孩子都能真正成為更好的自己。
來源: 中國教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