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不聽話小孩子竟敢打?!北京衛視播出《杭州日報》欄目第二期的《杭州日報》當天,便有一些網友爆料,熊孩子踹門,家長勸阻不聽,家長捶胸頓足,不知怎么辦?
對于這個問題,南方都市報記者展開了調查,他們抽取了40多位家長,整理出來了10個家庭的日常慣例表,上面分別記錄了父母和孩子經常發生的對話,一起看看父母最常做的幾件事。
A、先溝通,再溝通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晚飯過后,父母與孩子面對面坐好,讓孩子們選擇最喜歡的話題,然后把孩子喜歡的話題“活”起來。
B、告訴孩子,“我們也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要不今年你也要去學美術,學學網上的東西。”
C、說出自己的意見,而不是命令和要求孩子。
D、給出選擇的結果,而不是首先與孩子一起商量,然后你要做出選擇。
三、應對叛逆期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一段時間的叛逆期,在此期中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叛逆行為。很多家長反映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得固執,不愿聽父母的話,不聽老師的話。
作為家長,在孩子叛逆期間,一定要懂得識別孩子叛逆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找到應對方法,與孩子共同成長。
如果家長能夠做到這些,那么,你家孩子也會叛逆不聽話,你也會輕松化解,親子關系也會越來越融洽。
這個時期,孩子容易崇拜父母,喜歡模仿父母。
如果父母能正確的引導孩子,那么孩子就會更加自律,也會更加有出息。
那么,孩子在叛逆期間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呢?
有的孩子,可能表現的會喜歡動手打人,父母就要注意了,平常孩子愛做一些事,父母就要多加注意了,如果孩子總是喜歡動手打人,一定要好好引導,讓孩子改正錯誤。
有的孩子,可能表現的會愛頂嘴,父母要多加注意引導,不能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孩子變得不聽話,父母要正確引導,不能放任不管,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
一、孩子變得不聽話,父母要正確引導,讓孩子變得聽話
1、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父母在平時要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接觸更多的人,還可以增進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的感情,讓孩子變得更加聽話。
而且孩子在戶外活動中,他們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還能鍛煉孩子的身體素質。
父母在平時應該多帶孩子出去玩,可以讓孩子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促進孩子的身體發育。
2、多給孩子一些選擇
如果孩子是想要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那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比如說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然后讓孩子根據他所選的玩具進行選擇。
3、從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對孩子的夸獎
孩子喜歡玩游戲其實是因為在游戲中能夠讓孩子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時也會讓孩子的自控能力得到鍛煉。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對孩子說“你真棒”、“你能夠的做到”,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變得更有動力。而且孩子會在游戲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成就感,自然而然就會選擇較為理想的游戲。
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要一味的去制止孩子的行為,要給孩子找到他自己的舞臺,有一些興趣愛好的培養,能夠讓孩子更加自信,也能夠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
我們在平時生活中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多去發現孩子的優點,讓孩子從心理上成長。
當孩子擁有了自信心后,他們才不會在虛擬世界里尋求,而是真正的愛上學習。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