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孩子焦慮文章,全文約3000字,閱讀大約需6分鐘。
近年來,中國媽媽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為了孩子,家長們可以拼盡全力,但結果卻總是不盡人意。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這就是父母焦慮帶來的副作用之一。
擔心孩子走彎路,是所有父母共同的困擾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前段時間,朋友圈里有一個扎心的視頻火了。
視頻中的媽媽,一到家就開始不停地對著孩子吼:
“又學會了什么?你怎么這么笨?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都是你,你把人家蛋糕給弄爛了,你還吃?”
媽媽一臉茫然,仿佛什么都沒有發生過。
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就是:“你在下巴上撒了一個小辮子,我想要你幫我梳一下。”
然而,有時候你可能就會發現,其實孩子并沒有做錯什么,他只不過是試圖用這種方式提醒自己,但是最終卻得到了相反的效果。
因為對于孩子來說,發脾氣是他最直接的表達方式,也是他最喜歡做的事。
而你的情緒就會影響他的判斷,孩子也就會漸漸變得越來越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最后,導致孩子變得脾氣暴躁。
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你不允許孩子發脾氣,孩子就不會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容易變得暴躁。
當然,如果你的孩子脾氣很大,脾氣很差,你就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嗎?
你要知道,就算孩子脾氣再壞,他也不會停止自己的錯誤行為,反而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的做法不正確,也會導致孩子的不良行為。
例如,你可以訓斥孩子:“你怎么總是打人?你怎么這么不聽話?你要氣死我嗎?”
可是,父母這樣的行為,卻會導致孩子性格越來越暴躁,他們會對別人產生恐懼,生怕自己做錯事會惹父母不高興,
內心積壓的壞情緒,會一直沒有釋放出來,久而久之,這種壞情緒就會越積壓越多。
2)吼叫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你想要孩子變得更加懂事、優秀,你就必須要先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如果你之前已經有了吼叫的行為習慣,那么請你必須要學會如何正確的去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3)停止嘮叨,學會傾聽
每當孩子犯錯后,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都是關心孩子為什么會犯錯誤,而不是去和他們溝通。
在大多數人看來,我們是在關心犯錯誤的孩子,而不是在關注他們在學習上偷懶不努力。
可是家長們別忘了,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效仿的對象。
所以家長們要學會傾聽,才能更好地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一個不一樣的過程,教育專家也不可能在同一個時候用相同的方法。
3)允許孩子犯錯,給孩子一個改正的機會
有些家長的教育理念很強勢,認為孩子就是應該聽自己的。
所以當孩子犯錯時,不但不允許孩子承認錯誤,還會一味地要求孩子改正,孩子覺得不被理解,自然會叛逆。
家長們不妨允許孩子犯錯,可以允許孩子釋放出來,不要阻止他的壞習慣,給他一個改正的機會。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愿意去改正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們要用正確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打罵孩子,希望家長能夠說到做到,千萬不要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