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送到哪所管教學校好?
其實孩子不聽話學校沒有統一的標準,只是在與父母一起生活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做事情,對于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家長的日常管教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影響?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會讓孩子失去分辨是非的能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管教對孩子有一定的影響。孩子在面對一些新鮮事物的時候,如果家長不能夠進行甄別的話,孩子就很容易迷失自我,在長大以后也容易變成一個碌碌無為的人。
2、會讓孩子失去獨立性
家長在面對孩子教育的時候,他們會將自己所考慮的事情全部都考慮進去,但是很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孩子的想法,很多的家長并不考慮孩子的想法,總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從來都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這樣的話,孩子就會覺得家長的想法是強加在自己的身上的,就會覺得自己不被重視,從而對于家長有反抗的心理產生。
3、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都不錯,基本上都是有車有房有車,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很容易沒有安全感,孩子也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是沒有什么希望的,在父母面前沒有存在感,孩子可能就會對此產生一種想法,那就是生自己的氣,反正父母會慣著自己,自己無論做什么都得不到父母的認可,慢慢就會喪失了對生活的熱情。
當然也有一些父母比較注重孩子的成績,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情之后,都會說這孩子真笨,這么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是不是你上課沒認真聽講,所以才會考不好的。
這樣的話語,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笨,什么都做不好,失去了自信,自然而然就會產生一種想法,覺得自己是不是太笨了,從而就會放棄自己,變得越來越笨。
而父母的否定和打擊,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很差,真的很難達到父母的要求,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會很不自信,失去了勇氣。
在孩子看來,自己是不被認可的,沒有人會喜歡自己,連父母都不會夸自己,其實孩子更不需要擔心自己做得不好,所以說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但是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給孩子多一點點壓力,更不要用成績去詆毀孩子。
3、給孩子一種“爸爸媽媽不愛我”的錯覺
父母對孩子的愛,本身就是一種壓力,所以就會讓孩子覺得非常的無力。家長希望能夠得到孩子的認同,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孩子有時候還是會感到孤單,就會覺得沒有人能夠理解自己。所以,家長要學會與孩子正確的相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從而能夠獲得孩子的信任。
結語
孩子不聽話,確實是家長教育的失敗,那么,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呢?接下來,就需要了解一下叛逆期。
兒童叛逆期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左右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么樣的,在他那里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么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1、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