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為什么有焦慮癥?
焦慮癥是一種神經癥,患有焦慮癥的孩子,在養育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以下的表現:
1、自責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自責”是兒童產生焦慮心理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當孩子無法自信的時候,就會陷入一種自卑的心理狀態,孩子會出現自卑的心理。
這種心理會讓孩子對學習或者生活產生嚴重的不自信,這種自卑心理會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
2、疲勞
“自責”的孩子認為自己很差勁,無法達到家長的期望,也不想讓別人去接自己,因為自己的不好而受到家長的責罵,所以孩子會感覺很疲憊,不愿意去上學,即使去了學校,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很難受學習。
3、退縮
“自責”的孩子會產生退縮行為,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中被稱為“習得性無助”,孩子為了逃避學習,放棄了努力。
“內疚”是情緒,“習得性無助”是行為
如果家長們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孩子的“學習態度不好”,那孩子為了應付家長的責罵,為了安慰家長,他往往會主動、主動學習,把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歸結于自己,在看到父母為了提高自己而鞠躬盡瘁時,孩子更加會“學習”。
其實這是孩子的“學習態度不好”,家長不要對孩子說這是“你“學習態度不好”,這樣的話,那孩子就會更加厭學,認為自己是一個學習不好的孩子。
所以,想讓孩子改變,家長先要改變。家長可以從自身的角度,想想,你的父母是怎樣對待你的。
比如,孩子寫作業磨蹭,父母先不要急著催促,可以把自己的時間與工作聯系起來。比如,孩子是因為工作的原因,所以墨跡的,那就先自己跟孩子一起商量,商量著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份詳細的學習計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同時也可以把以前的自己做錯的事情進行總結,避免自己因為這些做錯的事情而增加自己的心理負擔。這樣的反饋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接受。
3、適當的給孩子自己的空間
到了青春期的孩子身心都在快速發展,有很多的想法也都在不斷的嘗試,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不要一味的打斷孩子的想法,也不要一味的去斥責孩子。可以給他們一些自主權,讓他們有一個自主的空間。
這樣的機會給孩子自己做主,一方面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尊重,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受到了重視,從而更愿意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樣一來,孩子也會更愿意對父母敞開心扉,溝通的過程中也會更加的融洽。
本文由小兔媽媽育兒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