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孩子分離焦慮怎么辦
“剛開始送園,就哭得驚天動地,現在都快不行了,還哭個不停,怎么辦?”
01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位寶媽說:“剛開學那會兒,我和孩子爸爸都想著要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但是眼看孩子剛過了這個過渡期就又不想去上幼兒園了。”
“孩子開始有的時候說,我明天一定要去上學,但是第二天早上就起不來了,吃早餐也沒胃口,吃完午飯就開始哭。”
每當面對這樣的情況,園園爸爸都會苦惱到底怎么辦。
這是個新的問題,對于很多家長來說,通常都會陷入到一個死循環。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家長的孩子不是哭鬧就是鬧脾氣,要不就是發脾氣。
孩子的情緒管理問題,的確是擺在那兒的,而且,這個問題還真的是老生常談的問題。
所以說,面對孩子的情緒,家長的處理方式基本上就和上面的兩個極端是一樣的。
02
特別想知道,孩子為什么會情緒失控?
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發脾氣是不懂事、玻璃心,他們會一味地給孩子講大道理,甚至搬出“我是你爸/媽,你必須得聽我的”,這種溝通模式是萬萬不可取的。
但實際上,這種親子關系就是一種控制,是一種未雨綢繆,控制,是一種退卻責任,包括不提情緒管理。
因為這種“壓迫式教育”,會給孩子造成以下四種“思維枷鎖”:
1、 完美主義。
很多父母從小就給孩子灌輸了這樣一種觀念,就算再調皮搗蛋,只要犯了錯,父母都會對孩子說:“我這么做都是為了你好,你不能有什么錯……………”
在他們的潛意識里,這些父母會讓孩子把所有的事都攬到自己的身上,從而不斷地強迫孩子去適應這些事情,最后導致了孩子的情緒過于壓抑,缺乏自信,在任何時候,他都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2、 無意義感。
孩子的成長道路上,需要的并不是某一次考試的成績,而是一個過程,他要面對的,并不是一個結果。
孩子遇到挫折,很大一部分來自家長的挫敗感,很多家長總是期望孩子在短短一兩周內就能突飛猛進,但是,現實往往并不以孩子的能力為主導,很多家長的挫敗感,只會讓孩子陷入一種無助的感覺當中。
而且,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產生畏難情緒,無論家長怎么鼓勵,也無法激發起孩子的自信心。
3、 內心的想法。
有些孩子看似在學習上很努力,其實他的內心也是很焦慮的,只是他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該如何合理地規劃自己的時間,只是憑著一股腦的想法一味地給自己設想,結果可能完全不盡人意。
在這種情況下,家長就應該幫助孩子,引導孩子,把學習的目標,調動到學習的最大值上,以此來帶動孩子的內在驅動力,讓孩子有更高的競爭力。
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商量,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并且幫助孩子做出計劃,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和孩子一起制定出具體的學習計劃。
有些父母可能認為給孩子制定學習目標就是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孩子每天必須認真學習,才能取得好的成績,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卻忽視了對孩子正確的引導。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父母也要學會適當地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完成學習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孩子也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慢慢地找回學習的自信心。
03 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優缺點,父母要看到孩子的優點,也要接受孩子的缺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父母不要因此否定孩子的優點,更不要用別人家的孩子去對比自己的孩子。
當孩子的成績差時,父母要給予鼓勵,讓孩子自信心受到打擊,意識到自己的優勢所在,這就是父母在幫助孩子在糾正缺點之前要先提升自己,然后再讓孩子變成自己,不斷進步。
04
作為父母,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
贊美也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更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力量。
父母對孩子的愛很含蓄,但是父母總能在這種愛里,孕育出更好的花朵。
比如,孩子主動的洗手后,媽媽發現了他的小襪子,媽媽表揚孩子說:“真好看,寶寶真干凈,沾染了一身干凈。”孩子一表揚,媽媽就對孩子說:“你做得非常好,你是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
或者,孩子主動找自己喜歡的運動員、專家去參加球賽,媽媽表揚孩子“球技比天好”,孩子高興,媽媽也贊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