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拿命來威,當然是調成“嚇唬”這種方式來教育,但是事實上小孩子知道爸媽的生氣只是他們本能反應,很可能下一秒他們還是選擇暴力。
那些父母會利用嚇唬來教育小孩,比如“不要你了”、“我不愛你了”、“你再不聽話,我就要揍你了”等。
但是這種方式真的有用嗎?事實真的會有用嗎?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個不聽話的小孩子說:“我有一個朋友,是奶奶帶大的。”
奶奶說:“你這個孩子怎么回事?不聽話還說奶奶不聽話,奶奶可疼了!”
這種恐嚇的方式雖然暫時有用,但是長久下來孩子的內心就會產生很多的問題。
而這些事情都是因為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的愿望,所以才有這樣的行為。
如果父母總是不理解孩子,總是用嚇唬孩子來發泄自己的情緒,孩子就會從我們的恐懼心理中去延伸出來。
因此,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想要孩子走出恐懼心理,就可以采用一些非暴力溝通的方式,比如說和孩子去聊天,到超市買東西,讓孩子去做選擇。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意識到,他還小,他不會改變自己的行為,父母的改變,只會讓他的行為變得更加的糟糕,所以要想改變孩子就必須改變自己。
其次,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需求。
有時候孩子會對父母的一些行為或者說的一些言語產生質疑或者是誤解,所以我們就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因為我們想讓孩子改變,那么就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善意和愛,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我們要學會去和孩子商量,讓孩子擁有自己選擇的權利,而不是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孩子的身上。
再次,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接受孩子發脾氣的事實,同時也要學會傾聽孩子,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是什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最后,我們要學會給孩子定規則,如果孩子不遵守規則,我們可以定下雙方都能接受的家規。
比如說,我們和孩子約定好了今天看動畫片的時間,可是當我們決定不能看的時候,我們就會把規則定下來,也就是我們要嚴格遵守的規矩,如果孩子不遵守,我們也不能妥協,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如果不遵守規則,那么我們就會受到懲罰,那么我們會受到懲罰,這樣孩子就會知道,有些事情我可以做,有些事情我不能做。我們要給孩子立下規矩,比如說,我們要把家里打掃打掃干凈,我們要把自己的房間好好的。父母要能夠聽懂孩子話,孩子對于這件事情的觀念的認知和接受度是比較高的。
3、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我們要積極給予積極的回應
父母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要認真去分析自己哪里做錯了,是不是自己沒有引導好孩子,導致孩子做錯了事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所以父母要把積極的教育的行為傳遞給孩子,在給孩子設定規矩的時候,最好能夠體現出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我們的關愛應該是對孩子的愛,而不是孩子想要的關愛。比如說,我們的孩子和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要把孩子當做成人一樣,來對待。父母要對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同時也要給孩子制定一些原則,這樣的話才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好。
4、 我們的孩子需要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家庭成員去體驗生活
這個家庭里不能缺少任何的愛和教育,但是我們也應該明白這個家庭需要有一個人作為一個家庭成員,來和孩子一起去體會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只有這樣的話,孩子才能夠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也會慢慢去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我們應該做的是讓孩子在這個家庭里面感受到溫暖,而不是讓孩子和父母成為敵對的人。
孩子在一個非常輕松的環境里長大,孩子會更加懂事,更加能夠理解父母,同時也會更加體諒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也會不斷地犯錯,犯錯誤是孩子學習的過程,但是在犯錯誤之后家長需要處理好孩子的情緒,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