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不聽話的孩子寫作業磨蹭,寫著寫著寫著就睡著了;
6歲不聽老師的話,老師講的什么就不聽了;
7歲不好好寫作業,老師批評了兩句就哭;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
為什么孩子到了八歲,就變得越來越不聽話了呢?
原來,孩子之前還能按照大人的意愿和期待去做,但到了2-3歲,就突然變成了“不聽話”。
之前,我媽媽一進門,就看見她捧著一本《棕熊的耳朵》,然后低著頭,專注地看著。
我的媽媽只是把書放在桌子上,對我說:“不要看了,你還在那里玩!”
“我還在那里聽呢!”她很不耐煩地拉起了我的衣服。
我很生氣地扭頭看了看,她接著說:“我不喜歡你畫的這個小兔子!”
“為什么呢?”
“因為你不想讓我看見你玩手機的樣子!”
我也很生氣!
然后,她就沖我大吼:“你也不看看你的作業!看把作業做完了!你就知道玩!你為什么把作業做得這么差!”
我懟回去:“要是你能把功課做完就好了!”
女兒瞬間就愣在那里,但其實我也有一點生氣,我也有一點生氣,畢竟小的時候我就是這樣,也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但是我現在終于明白了,你一直在逼我學習,并不可能永遠只會用成績去衡量我,我也有自己的個性。
我需要被尊重,所以我就要反抗。
我要按照我自己的想法來,我不能接受自己是一個普通人,所以我要叛逆,因為我想要證明我自己是一個真正的普通人,我不是一個失敗者。
這種情況下,我就要允許自己有這種想法,只是每個人的表達能力不同,別人表達能力不同。
當然,不排除萬夫咪咪咪咪,也有少數人因此覺得自己就是不正常,不過是他們在發泄自己的不滿,僅此而已。
3.
咱們自己還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去問問身邊的朋友。
既然說,身邊人都會發脾氣,那我們要想好了,就要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而不是用情緒發泄。當一個人處于一種情緒低落的狀態時,他會需要不斷地思考,讓自己不受人情緒的左右,從而產生真正的反思。
我推薦大家都去看看《非暴力溝通》這本書,這本書對于非暴力溝通方式的實施,我推薦大家參考。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讓我們認識到一些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使得我們可以更好地與他人合作,并在溝通中找到自己和解的方式。
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往往都是在說一些比較偏激的話,讓對方感受到不舒服,然后因為難以忍受而給對方造成更大的傷害,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思考,自己在面對非暴力溝通時,又是怎樣的心理狀態,才是令我們受傷的。
01.
什么是“非暴力溝通”?
在與非暴力溝通的時候,我們也會看到非暴力溝通的一個優勢,也就是兩者之間的聯系。
當我們有了現實生活的煩惱和需要,我們會有不同的態度,甚至會引發當下的沖突,我們在與別人溝通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心態。
具體的性格是怎么樣的?我把它總結為“四個要素”。
第一要素:“觀察”
觀察是我們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我們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包括感知、記憶、思考、想象和判斷。觀察是我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方式,也是人與人之間最基礎的能力。
第二要素:“觀察”
孩子有了前面的基礎后,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和提問,幫助孩子對事物做出一個全面的認識。
例如,孩子跟孩子一起玩拼圖,他不知道積木是什么樣子的,于是他會問家長積木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會掉下來?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告訴孩子,“是的,積木是個樣子的,掉下來了,很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