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把愛變成鳥籠
愛孩子,老母雞都會做的事,但愛要有智慧。如果把愛變成鳥籠,即使是金子做的,同樣會禁錮孩子正常發(fā)展。愛,是有重量的,溺愛,超負荷的愛,也會將孩子壓垮。

2.不要透支教育威信
打的教育方式是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連打都不怕的時候,家庭教育等于零,甚至是負數(shù)。

3.要有牽一只蝸牛散步的耐性
孩子的成長是緩慢的,我們要有足夠的耐性,遵循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幫著孩子度過人生一道道坎,靜待花開。

4.為孩子及時修補心靈破損之窗
有人將一輛轎車放在小區(qū)很長時間,無人損壞它。當實驗者將該車的一扇玻璃砸壞之后,這輛車很快被移走。車子被移走的原因僅僅是一扇擋風玻璃損壞了,人們認為它是一輛破車,可以進一步破壞它。這就是破窗原理。當一個孩子的心靈之窗被砸碎之后,他就會被人鄙視,長此以往就會產(chǎn)生自卑心靈,而且容易沉積成他的潛意識。很多家長經(jīng)常在親戚朋友或孩子的伙伴面前諷刺挖苦甚至貶低孩子,實際上就是孩子心靈之窗的破壞者。

5.教會孩子寬容和善良
蘇東坡和佛印是一對好朋友,他們經(jīng)常在一起品茶、談文、論道,也常常相互打趣。有一天,蘇東坡問佛印:老和尚,你看我坐在這里像什么?佛印張口就說:像一尊佛!蘇東坡很高興。佛印反問蘇東坡:您看我坐在這里像什么?蘇東坡一臉壞笑,戲謔的說道:像一抔牛糞。佛印搖搖頭,嘆息不語。蘇東坡回到家中很得意地告訴了蘇小妹,蘇小妹對哥哥說:哥哥,這是你輸?shù)米顟K的一次,老和尚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一尊佛,你心里都是骯臟的東東,所以你看別人才是腌臜。一個人對社會對別人否定的遠遠多于肯定的,不是別人有問題,是自己內(nèi)心出了問題,是對是非判斷標準出了問題。

6.善于為孩子開對窗戶
一個小女孩從自家的窗戶向樓下望去,突然嚎啕大哭。原來,和自己經(jīng)常玩耍的鄰居家小狗死了,小女孩看到鄰居正在埋葬,傷心至極。奶奶看到這個情形之后,馬上把孩子帶到家里的另一扇窗前,窗外鳥語花香,幾個小朋友正在玩捉迷藏,氣氛一片祥和,孩子看到此情形,馬上破涕為笑。孩子之所以有如此的情緒變化,正是因為家長為她開對了窗戶。當孩子較長時間處于負能量場,家長要設法帶離。

7.抓住教育契機
一個我國北方的小男孩,在家養(yǎng)了一只烏龜。在冬季里的一天,小男孩希望烏龜伸出頭和腳與其玩耍,可是烏龜在冬眠,小男孩怎樣擺弄也不能如愿,最后氣得用柳條抽打,烏龜還是依然如故、無動于衷。爺爺看到后,把烏龜放到火爐旁,烏龜以為春天來了,慢慢伸出頭和腳。爺爺對孫子說:“孩子,請記住,要想讓別人按照你的意愿行事,必須給予別人溫暖,用強硬的辦法往往適得其反。”家長要向這位爺爺學習,善于抓住教育契機,教育契機稍縱即逝。

8.揚長順便補短
有人將一只跳蚤放到一個容器中,過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這只跳蚤不會跳只會爬了。跳蚤之所以變成爬蚤,是因為跳蚤多次嘗試失敗之后,失去信心,自我設限。我們的孩子,如果在學習中、生活中經(jīng)常遭受打擊,同樣也會產(chǎn)生悲觀情緒,喪失學習的信心,甚至生活的勇氣。我們要能多看到孩子的長處,多謝鼓勵,多謝表揚激勵,不要拿放大鏡去放大孩子的缺點。

9.換位思考
很容易看出,圖中所繪是一匹馬的馬頭。但是,如果我們將此圖順時針旋轉90度,你會發(fā)現(xiàn)這幅圖所繪的是一只青蛙。我們站在不同角度,看到實物樣態(tài)完全不同。也就是說,眼見都不一定為實。我們要教會孩子換角度、多角度思考問題,不要固執(zhí)己見,學會圓融。

10.當好“知識烹飪師”
知識如同食品,有些雖然很有營養(yǎng),但不一定“好吃”,我們家長和老師要學會把“不好吃知識”經(jīng)過加些調(diào)料、掌握火候烹飪成“美味佳肴”,孩子們在品嘗美味中、在享受中學到有用的、促進人健康成長的“知識營養(yǎng)”,也就是我們要做好“知識烹飪師”。

我們教育的根本目的,具有兩個屬性:一個是社會屬性,為國家培養(yǎng)各種有用的人才;一個是個人屬性,讓孩子能夠有尊嚴地生活,當幸福來臨的時候,有品嘗幸福的能力,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每位家長都應該按照教育規(guī)律,按照孩子的秉性特點,按照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遵循孩子的成長節(jié)奏,形成自己的教育定力,有效地開展教育。切不可求全責備、揠苗助長、急于求成。錯誤的教育比不受教育讓孩子離智慧更遠。
徐連佳,蓮花中學校長兼黨總支書記,中學高級教師,深圳市督學,國家卓越校長領航工程培訓班學員。嶺南師范學院客座教授,深圳市校長培訓中心專家講師。深圳市基礎教育辦學評估組組長。全國骨干校長、骨干教師培訓基地校長、講師,廣東省校長、教師培訓基地校長、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