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于焦慮家長怎么辦?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而并不是通過外界的教育灌輸給孩子,這是因為,很多家長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把自己沒有實現的愿望都強加給孩子,這也是造成孩子過分焦慮的原因。
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最好不要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杞人憂天,更不要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而生氣。家長要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那么,究竟應該如何去做呢?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首先,孩子的學習成績出現問題了,父母一定要冷靜下來,不要表現出驚慌,更不要著急,不要因為孩子成績下降而打罵孩子。
其次,要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孩子的成績下降了,不要責罵孩子,對孩子的行為漠不關心。孩子考試成績下降了,父母不要急于責罵孩子,最好坐下來與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了解孩子產生的各種原因,找出孩子出現的問題所在,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最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避免“德西效應”。
所謂“德西效應”,是指出人們在處理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能夠保持一定的平衡,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溝通就會更加順利,這種方式也能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信任,從而更加樂于接受父母的教育。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避免“德西效應”,而是要避免“德西效應”。
什么是“德西效應”?
在《三字經》中說:“人之初,性本善,性本惡。”
當孩子調皮搗蛋,總是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父母就要對孩子進行教育,可是父母卻不以為然,或者說“小孩子就是貪玩,給他玩吧”。
這就讓孩子認為,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行為,父母都會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教育自己,這讓孩子感到非常的不舒服,他就會開始討厭父母,而不是喜歡自己。
其實孩子喜歡自己,跟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
這就是“德西效應”的兩面性。
對于孩子調皮搗蛋的現象,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呢?
孩子的調皮搗蛋行為,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呢?
1、注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其實孩子的很多的天性都是玩耍,他們在小的時候,喜歡將玩耍當成自己的天性。
所以當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非常的喜歡,也非常的喜歡自己。
這時候父母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比如說畫畫、唱歌、跳舞等等,這樣孩子不僅喜歡,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促進孩子的性格的健康,可以讓孩子的性格得到健全發展。
2、與孩子平等溝通,聆聽孩子的聲音
父母應該與孩子之間建立平等的溝通交流,這樣才能夠更加有效的教育孩子,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這樣父母也能夠更加了解孩子,更加容易和孩子產生共情,這樣才能從根源上避免孩子出現過激的逆反心理。
3、讓孩子多多關注自身成長
作為父母的我們都知道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父母的教育往往會把孩子的教育推向正確的方向,所以孩子就會受到父母的影響,而且教育也需要父母用心。
孩子的成長其實并不是一蹴而就,當孩子出現叛逆的時候,父母就要學會慢慢的教育,讓孩子自己慢慢的改變,而不是一味的寵溺的進行。
想要孩子更好的成長,父母也要學會不要把孩子當做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一味的限制孩子,這樣孩子才會愿意和父母一起交流。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父母的鼓勵
雖然這個階段是父母和孩子最難相處的階段,但是父母如果能夠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那么孩子也會變得更加自信,更加獨立,因為他們也會慢慢的學會自己去思考。
孩子的內心很脆弱,他們需要父母的鼓勵,父母的支持,幫助能夠讓孩子感到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