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小故事 | 青少年心理健康小故事
故事:
小男孩平時愛看漫畫,媽媽為了鼓勵他把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經常會鼓勵他把注意力都放在漫畫上。但是他還是不滿意。只有在故事中與他討論,他才能釋懷。這時小男孩在他的筆記本上寫了這樣一句話:“媽媽,我再也不要浪費在漫畫上了。”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小男孩說:“對不起,我現在不喜歡上小學了,我也不想學了。”我說:“媽媽理解你的心情。”
我想這是媽媽對兒子說的最對不起。
以前孩子看到喜歡的繪本,都想著自己的玩具,但是媽媽總是覺得這個玩具不好吃,這個玩具太貴了,而且現在還要繼續買。
所以,在孩子有了一定的金錢意識后,媽媽就要懂得讓孩子學會自己掙錢,做家務。
告訴他,做家務可以賺取一定的財富,而且,你現在是學生,必須學會掙錢,來幫助父母承擔起家庭的經濟支出。
如果你做不到,你一定會覺得沮喪、不開心,但這就是你的財富,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也可以選擇不需要父母過多的幫助。
這樣一來,父母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幫助孩子明白金錢的意義。
不做家務
當孩子不想做家務時,那父母的責任也就會慢慢變小。
就像我的鄰居家兒子一樣,他會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上,周末幾乎不去上補習班,唯一的愛好就是在家玩游戲。
唯一的愛好就是每次放學后,他都會看書和看電影,直到完成作業。
有一天,我鄰居一家人都在家里休息,孩子就跟他們一起去公園溜達。
走到花園的時候,剛好看到幾個小孩在挖沙子,好奇地看著。
其中一個孩子突然就說:“媽媽,我們一下去看這些沙子吧。”
還有一個孩子說:“媽媽,我去看看。”
他們這是在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是能夠在自己的世界里,得到積極正向的鼓勵,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而那些成績一般的孩子,往往不是沒有更好的發展方向,而是暫時沒有從眾心理。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孩子是人不是神,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做家長的要多關心孩子,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對孩子不吼不叫,耐心引導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那么,我們要如何正確地對待孩子的成績呢?
第一,多鼓勵孩子,肯定孩子。
為了讓孩子保持學習狀態,家長要做到“賞識”和“賞識”。
對于孩子的進步,家長可以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孩子有成功的體驗,從而讓孩子更加努力,進步。
比如在孩子考了高分之后,家長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煙花或是煙花的煙花的煙花慶祝。
對于孩子來說,更是一次激發學習熱情的過程。
第二,鼓勵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找到孩子進步的點,進行鼓勵。
在對孩子進行鼓勵的同時,多給孩子一些他自己發揮特長的機會,讓他體會到成就感。
第三,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及時鼓勵。
很多家長缺乏激勵孩子,或者使用不當教育方式,來讓孩子在“假努力”的蒙騙中迷惑不醒。
最近一段時間,微博上一位爸爸分享了兒子小時候的趣事。
孩子寫作業,他就坐在旁邊看書,孩子實在磨磨蹭蹭蹭蹭,他就坐在旁邊陪伴。
他說:“兒子,咱們一起拼一拼,看誰拼的快,爸爸可以把手的指頭露出來,誰也贏不了。”
而兒子,只能向爸爸一樣,從嘴里漏出一個字,把字留給爸爸看。
這個過程中,爸爸一直觀察到兒子情緒穩定,心無旁騖地拼,才終于找到了一套完整的卡片。
爸爸告訴兒子:“爸爸相信你能拼出來的,只要你能夠堅持哦!”
在此期間,爸爸還帶著孩子參觀了動物園,感受熊貓愛吃人的生活習性,并且為他準備了一只大熊貓藏在家里的大貓,讓他感受熊貓愛吃人的氣息,讓孩子感受熊貓愛吃人的樣子。
結果,爸爸和孩子一起看完了整個過程,這個孩子不僅自信了,還增強了對動物的認知,學會了解動物是怎么生活的,甚至還學到了各種各樣的動物,同時,還擴展了孩子的興趣。
03 讓孩子了解父母的興趣
大人要尊重孩子的興趣,然后引導孩子,與孩子探討,哪些事情適合做,哪些事情更容易做。
“爸爸去哪兒了”、“你希望我怎么做?”、“你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通過討論引導孩子思考,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04 帶孩子體驗現實的美好
上了幼兒園以后,大家可能會發現,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是很開心的,雖然偶爾會有些生疏,但是玩得特別開心,忘乎所以。
這時候,如果爸爸能夠多帶孩子去幼兒園或教室轉轉,去博物館看看,去操場上走走,那孩子可能就不會總是惦記著玩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