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到孩子哭鬧不聽話,爸爸讓他乖乖睡覺,可是他哭鬧并不聽話,就是不能好好睡覺,爸爸把他抱起來,爸爸把他抱起來了。就好像爸爸把孩子抱起來后,他能乖乖的睡,他就會乖乖地睡著了。看到孩子哭鬧,爸爸心里是有氣的,但又無可奈何??吹胶⒆硬宦犜?往往有“無力感”,爸爸給自己的定位是:爸爸這樣都是為了孩子好。爸爸們很多時候都會陷入自己的“無助感”中。
爸爸們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感到“無助”?
1、控制欲太強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是不是經常會控制不住地對孩子發火呢?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爸爸會發脾氣,你是不是也會發脾氣呢?
最近一個孩子的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特別的焦慮。孩子才剛剛一歲多,她就開始要孩子學會說話,她每天都會在孩子面前說很多話,告訴孩子很多的事情。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她也在焦慮,然后就開始學習。
那時候她也在想,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到底有沒有用?可是不知道怎么才能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我女兒一歲多,她經常給我講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阿姨就是她的老師。她的媽媽和我曾經帶過很多很多的孩子,她的爸爸媽媽還有爺爺奶奶,她有很多家長。所以,她知道怎么樣才能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我才讓她看到的更多。
后來她告訴我,阿姨喜歡在兒子小的時候,給兒子講故事,她經常跟兒子講睡前故事,有時候還會講到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他會問她,你覺得你奶奶怎么樣,你給我講講奶奶是怎么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讓他自己去體會奶奶的一些小技巧。其實也很有用,我有時候是聽了一會兒就覺得這個故事也挺好笑的,所以就寫一個小故事,讓孩子講給我聽。
對于6、8歲的孩子來講,我想,他知道父母有多愛他了。就可以試試這樣:
我很忙,我想和他在一起。(參與孩子的閱讀)
我的胃口不太好,吃得不多。(參與孩子的閱讀)
我給你講講,我為什么那么喜歡閱讀?(我為什么喜歡閱讀?)
當你把生活的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閱讀里,而不是游戲和學習上。
而孩子只有在閱讀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才能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感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并最終形成自我認知。
你要跟孩子說:
我們可以去閱讀你感興趣的書籍,因為你可以從書籍里找到一些你想要了解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將會助你一臂之力,把你想要知道的知識運用到你的大腦中。
而不是一味的想著書本上的知識,把你不想讀的書扔到垃圾桶里去。
很多人對一些無用論非常反感,認為這個世界就是垃圾。
但是我們讀過的書和經歷,讓你知道一個真實世界的真相,那就是生活中還有許多真實的事情值得你去做。
閱讀可以讓你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
讓你有能力去理解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道理。
讓你去感知生活的美好,去感受世界的寬廣,去體驗生活的真諦。
讓你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去感受愛的力量,去感受人間煙火氣。
對于父母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當你的孩子沉迷手機時,不妨反思一下自己對手機的態度。
自己能給手機的時間是多少,如果沒有,就讓孩子去感受一下什么叫手機,如果沒有,就讓孩子去感受一下什么叫手機,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就是一顆精子與另外一個卵子結合起來的。
父母的行為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你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那么你自己首先就要去做什么樣的人。
所以說,父母的行為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如果父母都無法控制自己,卻希望孩子能自覺去控制自己,那么就不要怪孩子,而是要反思自己。
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種心理問題,其實都和父母的行為有關,但父母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因為自己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又或者在孩子面前玩游戲,那么就應該先做到自己少玩手機,盡可能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