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將要出生爸爸有焦慮感,爸爸焦慮感嚴重,會感覺被嚴重的控制。
作者 | 芊和
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小男孩剛出生不久,就焦慮,害怕爸爸離開自己。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媽媽說:“要是真離開了,孩子就會怎么樣,老擔心孩子會因為爸爸帶不好,而焦慮,因為有這樣的擔心,所以,爸爸就不去上班了。”
我可以想象得到,當孩子聽到爸爸說不要上班,會特別焦慮,會覺得爸爸媽媽不愛我,特別失望,甚至在他的心里會更加焦慮,就會想要把爸爸送去幼兒園。
二、孩子為什么會焦慮?
1. 父母過度焦慮
如果說,父母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孩子,就會認為孩子還小,什么都需要自己操心,孩子的很多成長過程都不能自己做主。父母就會覺得孩子不聽話,不聽話,什么都不好。
但其實,在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就是一個麻煩的存在,所以,父母就會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可以變好,卻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發展。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就是一個小胚胎,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是越來越強,自己的小心思也是越來越多。
這就會讓父母產生極大的焦慮,甚至會讓孩子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孩子的安全感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孩子會變得更加不自信,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
因為,父母過度的保護,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全能”,因為,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我只能依賴于我的父母,因為,我是一個需要獨立的個體。
然而,如果孩子一直處在被父母過度保護的狀態,他的內心就會逐漸失去了“自我”。
當孩子習慣了依賴父母,當孩子的內心變得沒有邊界感時,孩子的這種情況就會出現,導致孩子出現各種問題。
只有在父母過度保護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才能真正具有獨立的人格。而想要孩子擁有獨立,就要在孩子童年時期,就讓他們學著自己的方式生活。
做一個不“過度”的父母,不只是孩子,更是父母自己。
愿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父母,努力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過好自己的人生。
作者簡介:
筆尖尖子,富書專欄作者,向往遠方的詩意的詩和遠方,盡全力解讀《女孩,你要學會富養》。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