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總愛打人怎么辦?
這是一個經常會發生在親子關系中的事情,父母都覺得“孩子就是脾氣不好,不會好好說話”,其實都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好好表達,于是家長們將孩子從小時候對世界的認知中快速淘汰,認為孩子長大以后就會懂事了。
那么,當孩子出現不聽話、不聽話、頂嘴、扔東西等不良行為時,我們應該如何糾正呢?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一,無條件接納,用無條件的愛去感化孩子。
愛孩子,就要理解他們的想法,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我們眼里那個特殊的小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無條件的愛孩子,用我們的心去關懷、理解和接納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這種愛的力量會讓孩子充滿安全感和自信,長大以后才能健康地獨立。
第二,堅定地站在孩子的立場。
無論孩子怎樣,父母要堅定地站在孩子的那一邊。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者犯錯時,父母要堅定地站在孩子的那一邊,支持孩子、理解孩子,用行動和語言幫助孩子糾正錯誤,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培養出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這就像是在孩子遭遇重大創傷的時候,父母能堅定地站在孩子的那一邊,給予孩子心靈上的力量,讓孩子有勇氣去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第三,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
現在的孩子對挫折的感知非常敏感,面對任何事情,孩子都要進行自我的調適,要么就是對外界刺激過于敏感,要么就是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無能為力。
我們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就是孩子對待外界事物的方式,孩子的世界是非常單純的,如果我們對孩子說出的話是充滿著一種鼓勵、支持和信任的,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從而更加堅定的去面對問題。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我知道你現在非常的無助,想要得到爸爸媽媽媽的理解,想要讓我們幫你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也會很辛苦,但我們看到了你一直在堅持努力,這件事情最終會做成的。”
我們要不斷的去激勵孩子,而不是去指責孩子,那這樣的話反而會讓孩子更加的無助,甚至于自暴自棄,沒有了積極性。
父母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去鼓勵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信心,這種鼓勵和自信才是真正的對孩子有幫助的,當孩子取得了成績的時候,我們要告訴孩子這次的進步其實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的知識點掌握的并不牢靠,這也是為什么孩子不能夠在一次次的失敗中總結經驗的原因。
我們要讓孩子懂得成功是伴隨著汗水和努力的付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對這個過程中付出有一個足夠的認識,而不是自欺欺人,因為自己很努力的付出,但是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回報,所以才會產生了失敗的局面。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厭學的現象,家長要做的就是多帶孩子去參加社會實踐,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不易,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知道優勝劣汰,知道學習是個慢工出細活的事情,
并且要知道,現在不吃學習的苦,將來就要吃生活的苦,要吃生活的苦,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得吃生活的苦,所以現在要努力學習,
孩子們可以看看書,雖然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最起碼可以在其他的地方找一份工作,雖然說三百六十行,行行行出狀元,但是孩子終究還是要自己走完這18年的人生之路,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對孩子進行鼓勵,給孩子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讓孩子可以從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
,這樣也是可以幫助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走的更加順利一些,而不是一個一直停留在原地踏步。
最后就是要讓孩子知道,在中考結束之后,不是說讓孩子每天都去學習,而是在中考結束之后,能夠讓孩子有一個很好的未來,中考結束之后,孩子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雖然這個專業現在沒有太大的發展前景,但是孩子學習的好壞,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所以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找到對自己人生的方向,孩子才能夠努力學習,有上進心,在中考結束之后才能夠取得滿意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