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孩子叛逆不聽話,家長困惑:“明明在家里聽你話,也不和他講道理,平時也很乖的,突然就發脾氣,經常搶你的東西,或者做一些危險的事,比如打架斗毆、罵人、和別的小朋友發生爭執等等,這是不是有叛逆期的表現?”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愿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志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左右腦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頭疼的“小惡魔”。凡事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么樣的,在他那里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卻無法表達,甚至因無法溝通而無法溝通,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好好引導。
一個合格的家長不會對孩子進行吼叫式的教育,但是會對孩子有一個好的傾聽的機會。
其次,父母要多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興趣,并幫孩子報興趣班,在有限的時間內培養孩子的愛好。
最后,父母要逐漸減少對孩子的壓力,以免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對學習失去興趣。
人的一生有兩次重要的逆反心理出現,一個是幼時的反抗,還有就是競爭。
爭強好勝是孩子的天性,這種競爭不僅體現在學習成績上,也反映在與人相處方面。
所以父母應該學會適當對孩子放手,讓孩子去經歷挫折,讓他們自己去鍛煉,在挫折中學會成長。
3. 努力固然重要,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所有煩惱,都是成長的財富
維克托弗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因為只有通過這些需要,人才能實現其生理需要、安全需求、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所以兒童的心理健康需要就從這五個層次“愛護”、“尊重”和“自我實現”五個層次,來填補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生理需求。
比如,“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家長也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引導孩子“披荊斬棘,取得成功”。
而作為父母,要做的就是用寬容的心態,陪伴孩子一起面對挫折,和孩子一起成長,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